紅茶加工發酵
發布時間:2024-03-13 點擊:151
發酵是形成紅茶色、香、味品質特色的關鍵性工序。良好的發酵才能形成較多的茶黃素和茶紅素,才能形成更多的滋味和香氣物質。
發酵方法一般是將揉捻葉放在發酵框或發酵車里,進入發酵室發酵。發酵要掌握滿足茶多酚酶性氧化聚合反應所需的適宜溫度、濕度和氧氣量。
(一)溫度對發酵質量的影響較大,包括氣溫與葉溫2個方面。氣溫的高低直接影響葉溫高低。發酵過程中,多酚類化合物氧化放熱,使葉溫提高。葉溫有一個由低到高再低的變化規律。發酵的葉溫以保持在30℃為宜,氣溫則以24℃~25℃為佳。氣溫和葉溫不宜過高也不宜過低。如葉溫過高、超過40℃,發酵變化過分激烈,使毛茶香低味淡、色暗,嚴重損害品質。所以在高溫季節里要采取降溫措施,攤葉要薄,以利于散熱降溫。溫度過低,發酵時間延長,內質轉化不能全面發展,因此在葉溫過低時,就應加厚葉層以利于保溫,必要時采取其他的加溫措施。
(二)濕度濕度對于發酵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條件。實踐表明,保持90%以上的高濕有利于提高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有利于茶黃素的形成和積累;反之,含水量很低的葉子,發酵時濕度又小,茶褐素積累過多,造成湯色和葉底變暗,滋味淡薄。因此,發酵要求相對濕度達到95%,這就要采取噴霧或灑水等增濕措施。
(三)通氣供氧發酵中需消耗大量氧氣。制造1千克紅茶,在發酵中耗氧達4~5升。在缺氧條件下,發酵不能正常進行。同時,發酵也釋放二氧化碳,從揉捻開始到發酵結束每100千克葉子可釋放30升的二氧化碳。
(四)攤葉厚度攤葉厚度影響通氣和葉溫。攤葉過厚,通氣條件不良,葉溫增高快,熱量不易散發;攤葉過薄,葉溫不易保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