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普洱茶倉儲基本概念
發布時間:2024-03-12 點擊:89
導讀:在品飲普洱茶的過程中,相信很多茶友接觸過“入倉茶”這個詞語,但很多茶友應該不太清楚為什么會有“入倉茶”這一說法,本文作者就詳細介紹了普洱茶倉儲的基本概念,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
入倉茶
將茶品儲存于某一倉儲環境,以人工方式改變自然環境,例如增濕、增溫、不通風等,以利茶品快速陳化,此即“入倉茶”。香港茶商將茶品快速陳化、有系統入倉概念,源自于20世紀50年代陳春蘭老號。一般坊間加以區分為“干倉”、“濕倉”,然以傳統香港茶倉在快速陳化的倉儲中,只有高溫、高濕、不通風的倉儲,所謂干倉、濕倉茶品只是同樣倉儲中不同狀態的茶品。
入倉茶湯色較暗而深、不清亮,除非入倉程度不高、老茶或退倉多年的茶品,才有可能清亮而油光。此類茶品湯滑水甜,口感飽滿。某些茶品適度入倉,時常會有超越未入倉茶的表現。但最大缺點是,只要經過不通風、高溫、高濕環境,不管怎么退倉,永遠都有倉味。
未入倉茶
定義相對于入倉茶,沒有刻意加濕、加溫、不通風、添加其他藥劑或物質,隨自然四季變化,自然儲存于人類可以長時間生活生存的空間,此為未入倉茶。
未入倉生茶,湯色從金黃、黃紅、淺琥珀色、透亮琥珀紅……依年份與制程、品種不同而有所變化。共同特色與關鍵在于:湯色清亮,且泛油光。
茶品即使存放于濕度稍高環境,只要不經過刻意高濕、高溫、不通風環境,不容易出現入倉茶鎖喉感受與倉味。
“果酸”是稍有年份未入倉生茶品主要特色,口感清爽不膩、回甘強,茶韻足、杯底留香。四、五十多年的印級茶,如果沒有入倉,以重手浸泡仍微帶苦澀味。
——摘自石昆牧老師相關茶學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