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業專家湄潭論道:標準化助推中國茶葉走向世界
發布時間:2025-04-06 點擊:12
“中國茶人有兩個夢,一是用機器代替人工種好茶、制好茶;二是實現制茶全程機械化、連續化、自動化、清潔化以及種茶機械化、采茶智能化。前夢已基本實現,現正為后夢奮斗。”從事茶葉機械研究50多年,現已80多歲的福建農林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教授劉文英飽含深情地說。
要想實現中國茶人的兩個夢想,標準成為基礎。
5月29日,一場國內標準界的頂級思想碰撞在貴州湄潭上演。作為“2015中國(貴州?遵義)國際茶文化節暨茶產業博覽會”的重要活動之一,由貴州省農業委員會、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主辦的“標準與中國茶葉的未來論壇”5月29日下午3:00-5:00在湄潭縣行政中心主會場舉辦。
中國工程院院士、茶學家陳宗懋,中茶所副所長魯成銀研究員,全國供銷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院長張士康,湖南農業大學教授、茶學家、2015中國工程院院士提名候選人劉仲華等在國內標準方面的權威專家蒞會。
此次論壇以“標準化助推中國茶葉走向世界”為主題,結合最新《食品安全法》的要求,探討中國茶葉標準化現狀,圍繞貴州出臺的新標準的優劣,以及在貫徹執行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展開討論交流,在貴州樹起中國最好綠茶的新標桿。
對于已擁有660多萬畝茶園,3000多家茶葉加工廠的貴州來說,中小企業加強標準化工作已是刻不容緩的任務,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我國的市場經濟制度已逐步建立和不斷完善,中小企業若不根據自己的行業特點去推行標準化工作、不能運用標準化這一有利武器去提高產品質量和規范服務行為,那么企業將無法在市場經濟的激烈競爭中生存和發展。
可以說,標準已成為企業管理的法規,成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秘密武器”。
近年來,隨著茶葉生產各方對產品質量的重視,產品質量標準化也提上了日程,部分實力較強的企業已經開始產品質量標準化生產。因此,一方面隨著產業品牌化的發展,各品牌廠家為樹立品牌形象,紛紛引入茶葉生產的質量標準。另一方面,隨著消費者對產品質量要求的提高、外貿對茶葉質量標準的要求以及行業內對產業生產質量標準的呼吁,茶葉生產的行業和國際化標準也在逐步的引入。因此,茶葉生產質量的標準化將是其未來發展的趨勢。(李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