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級西湖龍井加工工藝綠色天然采用手工炒制
發布時間:2025-03-25 點擊:21
簡介:龍井本是一個地名,也是一個泉名,而現在主要是茶名,龍井茶優異品質的形成和西湖龍井的加工工藝是分不開的,西湖龍井茶素以“色綠、香郁、味甘”而聞名于世,是十大名茶之一。
特級西湖龍井加工工藝(圖片)
龍井屬炒青綠茶,和信陽毛尖綠茶一樣,在西湖龍井的加工工藝上特別嚴格,每年春天,茶農分四次按檔次采摘青葉,“清明”前三天采摘的稱“明前茶”。該茶的嫩芽初迸,如同蓮心,故又叫“蓮心茶”,一斤干茶約須三萬六千顆嫩芽方可炒制成,是西湖龍井茶中的珍品。清明后到“谷雨”前采摘的叫“雨前茶”,這時,茶柄上長出一片小葉,形狀似旗,茶芽稍長,形狀似槍,故又稱“旗槍”。“立夏”時采摘的叫“雀舌”。再過一個月采摘的茶,謂之“梗片”。
特級西湖龍井的加工工藝全部采用手工炒制,溫度約在八十度左右,要求保持茶葉的顏色翠綠、香味醇高和外型美觀。炒茶每鍋一次只能炒二兩,一個熟練的炒茶能手,一天只能炒二斤多干茶。
俗語道:“龍井茶是靠一顆一顆摸出來的。”一斤龍井茶一般需要,3.6萬顆幼嫩芽葉組成,經過攤放、炒青、回潮、回鍋等八道工序,才能生產出上好的西湖龍井茶。
西湖龍井的加工工藝:鮮葉攤放:將剛剛采來的茶葉,在陰涼處攤放,揮發掉多余的水分; 然后炒青(又稱青鍋):將攤放后的鮮葉,放入鍋中,用手將其炒干,初步定型;
特級西湖龍井加工工藝(圖片)
把西湖龍井茶葉回潮:殺青后的茶葉,放于陰涼初,自然回潮;然后回鍋:回潮后的茶葉倒入鍋中,用手將茶炒干、磨亮、完成定型;干茶分篩:用篩子把茶葉分篩,目的是為了使成品大小均勻;
把篩出的長頭(大一點的茶葉)在一次放入鍋中,將其挺直;歸堆:把成品放入步袋;收灰:將成品茶收藏于缸中,并用石灰為干燥劑保存。龍井茶的泡法以前寫過文章,就不多說了!
經過以上的西湖龍井的加工工藝,西湖龍井茶葉基本形成干茶,特殊等級的西湖龍井還需要隔篩過濾后才能成消費高級茶,評比中的西湖龍井的加工工藝一般以手為主,這樣龍井茶的功效與作用才到達極限,而現在機械加工也很多,但口感卻和傳統的手工西湖龍井的加工工藝差別很大。
但西湖龍井茶被全國各地仿冒,早已不是什么新聞,一是一些茶葉販子或茶農在龍井茶產地收購少量茶葉,再把大量的外地廉價茶葉摻入其中,以龍井茶為名高價出售。由于外形十分神似,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足可亂真。二是茶農主動去外地、或從茶葉販子手中采購各地的茶青(指尚未加工的茶樹新芽),然后按照龍井茶的炒制方法加工,再冠以“正宗龍井茶”的名號,運往各地以真品的高價出售。而后一種假冒方式,則更為普遍。
西湖龍井的加工工藝和信陽毛尖一樣,屬于當地茶農掌握的一門技術,而外地茶葉充當好茶,也和西湖龍井的加工工藝外傳或是直接本地茶農參與分不開,不管西湖龍井還是信陽毛尖,都應該保護自己的加工工藝,讓外地茶無可遁形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