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茶的悶黃工藝
發布時間:2025-03-21 點擊:20
我們雖然有喝茶的習慣,但并不是對每一款茶都了解的清楚,比如黃茶,可能多數人都不是很了解,不知道黃茶是怎樣制作出來的,更別提黃茶具有的好處了。那么,現在我們就來了解下黃茶的悶黃工藝。
黃茶的悶黃工藝:
悶黃是將在殺青或揉捻或烘之后的茶葉,趁熱用布或紙將茶葉包裹,放置使其黃變的過程。
悶黃是形成黃茶獨特品質的關鍵工序。黃茶品類繁多,品質風格各異,因此悶黃技法也不同。大致可分為濕坯悶黃和干坯悶黃兩種。濕坯悶黃是在殺青或揉捻后進行,干坯悶黃是在初烘后進行。悶黃目的在于促進葉色黃變,利于形成黃茶“黃湯黃葉”、香氣清悅、滋味醇爽的品質特征。
悶黃過程主要是通過濕熱作用,促進芽葉化學變化,進而形成黃茶品質特征。主要化學變化有:茶多酚發生一定程度的非酶性氧化,出現黃變,苦澀味成分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使滋味甜醇,葉綠素部分分解或轉化成脫鎂葉綠素,使綠色減退,黃色顯露;糖和氨基酸轉化及揮發性醛類增加,促進黃茶獨特芳香物質的形成。悶黃促進黃茶香氣和滋味形成,在悶黃過程中,復雜的理化反應條件下,各因素協調作用綜合地形成黃茶特有的色香味品質特征。
黃茶的沖泡方法:
黃茶評內質湯色以黃湯明亮為優,黃暗或黃濁為次。香氣以清悅為優,有悶濁氣為差。滋味以醇和鮮爽、回甘、收斂性弱為好;苦、澀、淡、悶為次。葉底以芽葉肥壯、勻整、黃色鮮亮的為好,芽葉瘦薄黃暗的為次。而達到此標準,掌握黃茶的沖泡方法也想很關鍵。
(1)擺具,將茶具一一擺好,茶壺與茶盅并排置于茶盤之上,聞香杯與品茗杯一一對應,并列而立。電茶壺置于左手邊。
(2)賞茶,用茶匙將茶葉輕輕撥入茶荷內,供來賓欣賞。
(3)溫壺,溫壺不僅要溫茶壺,還要溫茶盅。用左手拿起電茶壺,注滿茶壺,接著右手拿壺,注入茶盅。
(4)溫杯,將茶盅內的熱水分別注入聞香杯中,用茶夾夾住聞香杯,旋轉360度后,將聞香杯中的熱水倒入品茗杯。同樣用茶夾夾住品茗杯,旋轉360度后,杯中水倒入滌方或茶盤。
(5)投茶,將茶荷的圓口對準壺口,用茶匙輕撥茶葉入壺。投茶量為1/2至2/3壺。
(6)洗茶,左手執電茶壺,將100℃的沸水高沖入壺。蓋上壺蓋,淋去浮沫。立即將茶湯注入茶盅,分于各聞香杯中。洗茶之水可以用于聞香。
(7)高沖,執電茶壺高沖沸水入壺,使茶葉在壺中盡量翻騰。第一泡時間為1分鐘,1分鐘后,將茶湯注入茶盅,分到各聞香杯中。
(8)奉茶,聞香杯與品茗杯同置于杯托內,雙手端起杯托,送至來賓面前,請客人品嘗。
(9)聞香,先聞杯中茶湯之香,然后將茶湯置于品茗杯內,聞杯中的余香。
(10)品茗,聞香之后可以觀色品茗。品茗時分三口進行,從舌尖到舌面再到舌根,不同位置香味也各有細微的差異,需細細品,才能有所體會。
(11)再次沖泡,第二次沖泡的手法與第一次同,只是時間要比第一泡增加15秒,以此類推,每沖泡一次,沖泡的時間也要相對增加。優質烏龍茶內質好,如果沖泡手法得當,可以沖泡幾十次,每次的色香味甚至能基本相同。
(12)奉茶,自第二次沖泡起,奉茶可直接將茶分至每位客人面前的聞香杯中,然后重復聞香、觀色、品茗、沖泡的過程。
對于黃茶的悶黃工藝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黃茶具有提神醒腦,消除疲勞,消食化滯等作用。對脾胃最有好處,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懶動肥胖、都可飲而化之。不過,在喝黃茶的時候需要適量品飲,過多飲用反而會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