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茶,看明食物酸堿性的真相
發布時間:2025-03-21 點擊:19
年紀稍長、有一定生活閱歷的長輩,似乎對每種食物的特性都了如指掌。
春夏秋冬四季,適合吃什么,都記得相當牢靠。
而且對食物的酸堿性都會有一個概念。
像吃起來香的、容易長肉的,一般是酸性食物,比如魚、肉、米飯、酒等;堿性食物,一般指的是水果、蔬菜。
那你知道,茶,可歸屬為以上哪一類食物嗎?
正確答案是:堿性食物。
什么是食物酸堿性?
食物酸堿性劃分,是根據代謝后的產物來劃分,產物為酸性物質則為酸性食物,反之則為堿性。
有一個簡單的測定方法,就是根據其燃燒后剩下的灰溶于水,溶解后的結果就是食物的酸堿性。
當灰溶于水后,呈酸性的則為酸性食物,呈堿性的則為堿性食物。
盡管茶湯因含有茶多酚而是呈酸性的,但茶葉燃燒后的灰中,含有豐富的鉀、鈣、鎂、鐵等,溶于水后呈堿性,所以茶屬堿性食物。
有謠言說,因人體血液的酸堿度是弱堿性的,所以堿性食物對人更有益處。
以堿性食物茶為例,茶對人們來說,有許多益處,比如能提神、去口氣、促消化、鎮靜安神等。
但將茶的這些優點,都可以歸功于它是堿性食物,并不符合科學依據。
茶葉之所以能起到這些作用,主要來自它里面具體的成分,比如咖啡堿、茶多酚、茶氨酸等。
其他食物也是如此,它們之所以能對人有益處,主要源于它們含有的具體成分。
而且,食物的酸堿性,與腸胃中的酸堿性相比,微乎其微。血液自身有緩沖、調節的機制,因此其對血液并不會產生多大影響。
食物酸堿性的概念,主要用于食品科研等。所以說,與其探討食物的酸堿性,不如關注食物的營養價值,考慮一個營養豐富的均衡食譜。
重點關注對象:營養價值
均衡攝入人體需要的物質才是最重要的,無論是酸性食物還是堿性食物,單一吃哪一種都是不利于健康的。
食物的營養價值、營養成分,才是我們的關注點。
還是以茶葉為例,茶含有許多的營養成分,主要的有三類:茶多酚、咖啡堿、茶氨酸。
茶多酚
有抗氧化、殺菌、清自由基等作用,可除口氣、預防口腔潰瘍、預防心血管疾病等,還能通過增加腸胃的蠕動,促進消化。
咖啡堿
能促進血液循環,有提神、利尿等作用。
茶氨酸
主要有鎮靜安神、防止腦部損傷的作用。
人們之所以關注食物的酸堿性,歸根究底是追求身體的健康。
茶作為一種健康的生活飲品,是十分提倡大家在日常飲用的。
但它并不是藥,并不能治百病,沒有萬能的作用。
健康的體魄,除注重飲食外,也離不開規律的作息、合理的運動等等。
希望茶友們在愛茶的同時,能健康科學地飲茶,熱愛生活、享受美食,每天都有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