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茶
發布時間:2025-03-21 點擊:22
信陽茶,以信陽毛尖為代表,是中國一流名茶之一,是綠茶中的佼佼者。雖有西湖龍井、蘇州碧螺春等,但信陽毛尖一點都不比它們差。
信陽毛尖是河南省著名特產,素來以細、圓、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濃、湯色綠的獨特風格而飲譽中外。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腦、去膩消食等多種功能。
唐代,茶葉生產發展開始進入興盛時期,公元760780年間,茶圣陸羽編寫的世界第一部茶書《茶經》,把全國盛產茶葉的13個省42個州郡,劃分為八大茶區,信陽歸淮南茶區。北宋時節蘇東坡謂:淮南茶信陽第一。西南山農家種茶者多本山茶,色味香俱美,品不在浙閩以下。
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嘗遍名茶而揮毫贊道:淮南茶,信陽第一。元、明兩代,由于屢受戰亂之苦,加之茶稅過重,信陽茶葉生產受到很大影響,但始終保持著名茶區的優勢。
浉河上游還有聞名遐邇的黑龍潭、白龍潭、何家寨、集云山、云霧山、震雷山、雙碑寨等,都是出產信陽茶的名山。明代將軍王延世在《游白龍潭記》中,有茶助興:扶掖到潭右,一巖如廣,大石可座而飲食,敲石火溫所攜酒,炙烹蚧茗,色味俱絕。明代文壇前七子之一的何景明,家居信陽城西,寫下了大量贊美家鄉山水的詩篇。如他對信陽毛尖主產區黑龍潭的描寫與稱贊:川流一曲抱,峭壁萬年開;白石傳杯坐,青天送月來;蛟龍亦自舞,鷗鷺當相猜;誰識仙潭上,天公此釣臺。
據清人陸廷燦編的《續茶經》轉引元代的《文獻通考》載:元代,全國有26種名茶,東首、淺山薄則出光州。明代出的地方志書中也有較詳細記載,河南通志記載,當時河南地方的唯一名茶,羅山茶產汝寧府信陽州。到民國初年,信陽茶再次崛起,并走出國門,信陽毛尖也逐漸定型,形成以龍潭信陽毛尖為代表的一批信陽茶企。
(責編:李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