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巖茶“五大名叢”簡介
發布時間:2025-03-08 點擊:24
這“五大名叢”是大紅袍、水金龜、白雞冠、鐵羅漢、半天妖。
大紅袍
大紅袍位列武夷巖茶四大名叢之首,有茶中之王美稱,被列為武夷山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大紅袍母樹,只有三棵,位于武夷山天心巖九龍窠的崖壁上,每年產茶僅幾百克,尊為貢茶大紅袍是“王者之茶”。
大紅袍的條索緊結肥壯,烏潤勻整,沉穩而干練。嗅干香,頓覺濃郁的香氣沖鼻,一貫到底。沸水沖泡后,再聞之,香清幽細膩如蘭,凝聚杯蓋。杯中水色,橙紅鮮亮,清澈明麗。當茶湯在口中慢慢激蕩時,會有一種醇厚的感覺,隨之甘甜爽滑,鮮活非常,如同消融的冰山積雪,清冽而醇美,這種感受怕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老山說,這是種微苦微澀的滋味,但苦后立即回甘,澀味立即消失。
第三道時,濃郁奇特的香氣依舊,湯色橙黃,明澈照人,滋味厚實,讓人感到有股蓄勢待發的力量在口中悄悄升騰,進而漸漸蕩開,在整個口腔彌漫開來。第五道,香氣轉為清雅,湯色漸轉淺橙黃,滋味呈綿甜清淳但不失香滑。七道以后,清爽回甘,冷嗅杯底,幽香掛杯。綠葉紅鑲邊的葉底,柔軟勻齊,散發著淡淡清香,余韻猶然。
水金龜
水金龜茶生于清末,在武夷四大名樅中,雖然身世不同,但其品性與鐵羅漢異曲同工,以茶質的深厚內功,茶品的優雅外力,身列名樅,縱行江湖茶市。
水金龜為中葉類、中生品種茶樹。葉色綠有光澤,葉質稍薄而脆,葉緣帶有波紋,葉齒帶深而疏,整片葉型平展、呈橢圓形,看去就是水金龜。茶葉的盛產在四月下旬,采摘及制作方法與鐵羅漢相似,茶質口味較厚重。
名樅水金龜,雅韻卓絕。干茶看去,綠褐帶光澤,油潤中帶寶色,夾雜著幽幽的花果香,沁人心脾。外形條索肥壯,緊結勻整。 煮水沖泡,茶香四溢。觀看湯水,透亮干凈的橙黃色,杯沿金圈勾勒,像一輪明晃晃的圓月。輕啜茶湯,卻不似干茶那種花香,淡淡干果甜膩香一直蕩到喉底,湯面沒有火香,巖火之氣都融到水中,許是用文火慢焙,炭火完全吃進了葉片的細胞里。水中的巖火氣息讓湯質有了一種沙沙的稠厚感,不算霸氣,卻很有內涵,茶湯過后,那殘留在口中的余味便足以讓人細品上好一陣了。水金龜的香氣別具內涵,與其他巖茶所有的蘭花香不可同一而論,它和臘梅花悠遠的“清香”甚是接近。杯中湯色橙紅明亮,啜之入口,柔細醇滑的滋味,顯得十分甘活。
回甘中微微泛酸,是水金龜特有的酸梅味,須是耐心敏感之人才能體會。就像不易覺察卻很美妙的風景,要善于捕捉和發現美的人才能欣賞。酸后是甜,和水中的甜膩香不同,這種轉圜的甜很輕盈,猶如蜻蜓點水,眨眼間,就只剩下泛開的漣漪。
一壺水金龜,杯杯見雅韻。茶香陣陣,幽長清遠若梅花,湯色橙黃清澈艷麗,品后杯底留余香。喚其雅絕,名不虛傳。
白雞冠
白雞冠是四種茶中頗有特色的一種。單看外形,就和我們平時常見的巖茶有所區別。緊結的條索,有著黃褐油潤的色澤,有些地方還呈砂綠且帶有紅點。白雞冠茶樹的葉色是淡綠的,葉上有倒鉤的鋸齒,葉質綿軟如綢,茸毛顯露似雞冠。它沒有大紅袍、鐵羅漢和水金龜那樣雄壯的氣勢,那樣濃烈的脾性,那樣鮮明的風格,但挺立在清風細雨中,淡綠嫩黃微白的麗姿,也有自己陰柔的秀氣,淡雅的清香特色,以充滿女性的氣質在四大名樅中稱以柔絕。
由于白雞冠的肉質較好,觀賞性極強,其含有茶多酚、咖啡堿、脂多糖高等,飲后使人發汗,排尿迅速,身心通泰。在茶行市場里,故為金貴。 采葉期為四月底,因其發芽率不齊,春茶摘二次,時隔五日為佳。白雞冠系清香型茶,制茶時焙火不需足,木炭焙七小時就茶香飄溢。品茶時,茶如其名,開水泡下,只見玻璃杯中的茶條,漸漸舒展開,底葉黃中透綠,綠中泛白,芽葉彎翹,白茸隱現,就像高唱的白錦雞。舉杯品鑒,湯色不是武夷巖茶慣常的琥珀色,而是明艷動人的金黃色。開湯后,細細聞起來,香氣較之干茶的淡淡玉米清甜味來得較濃而持長;入口滋味較醇微厚,毫無澀感,在口腔里很妥帖;湯色在白瓷杯中顯現出透亮的橙黃色,賞心悅目。第二道,香氣含蓄,味甘醇,入口生津;第三道,香不減,水色澄凈清澈,回味無窮。第四道開始,香、味、色都漸而轉淡。再看葉底,顏色黃亮柔嫩,紅邊明顯。
鐵羅漢
老山洗凈茶具,緊接著沖泡鐵羅漢。從外形上看,自然看不出什么端的,與水金龜基本無異。然而,鐵羅漢的特色主要體現在香氣和滋味上。
“在泡飲鐵羅漢時,下茶量一定要足,這樣巖茶的‘骨感’才會出來。”老山一邊把茶往茶鐘里倒,一邊說著。醒茶后,熱嗅杯蓋,其香較為濃郁、幽雅,沁人肺腑;滋味比較濃,而且稍鮮滑,巖韻較顯,飲罷滿口生香,入喉時帶有些輕微的哽咽感;湯色橙紅靚麗,與手拉胚琉璃陶罐上趺坐的羅漢顏色相得益彰。這泡茶在第二、三道時,巖韻發揮到極致,將陽光雨露、山場土壤的滋養反映到濃醇飽滿的茶湯中,持久的香氣在口中經久不散。
此外,剛“出爐”鐵羅漢并不具此番特色,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存放,淡去火味,才能彰顯出它內斂的品性。
半天妖
半天妖,原名半天鷂,又名半天夭、半天腰。像武夷山多數名叢的起源傳說一樣,半天妖的起源也有很浪漫的神話色彩。相傳"此茶非人所植,系古時飛鳥由他山銜茶籽,落此生成"。天心寺方丈認為茶苗系鷂鳥所賜,不可強占,所以就命名為"半天鷂"。而這茶樹又生長在半崖腰上,由于"鷂"與"腰"同音,久而久之就成了"半天腰"。因為半天腰干茶香帶有多元的果香,混合的堅果香和不知名的草本喑香。沖泡時氣味奇特,香氣襲人,似乎肉桂辛銳的花果香;3泡后有杏仁的或粟果的滋味,盈溢著梨、草本鮮爽的芬芳;口感釅郁有張力,回甘氣息悠揚迷人。給人的感覺是妖而不冶,媚而不俗,玉骨冰肌,宛若佳人在水一方;又仿佛在家修禪的居士,方寸之間自有洞天。半天腰的味,清揚醍醐,回甘鯁喉,韻味別致。所以又命名為"半天妖"。
武夷名樅演變 武夷巖茶之成名,不單是其有特殊的自然環境、精細的制作工藝、優良的品質特微……更有其眾多武夷名機傳聞于世,如四大名樅中的“大紅袍”就馳名海內外。
1、名樅的由來
武夷菜茶是一個極為優良的中小葉種中的種質資源有性群體,亦是國際上所公認的“武夷變種”代表,名樅就是在這個群體中由茶農及僧道文人墨客近千年的努力選育出來的,此文僅提出與巖茶有關部分。鐵羅漢、墜柳條始于宋各一株(郭柏蒼閩產錄異),文公茶(陸廷燦續茶經),元有石乳(周樂園閩小記),白雞冠相傳于明朝,見于清朝的較多,不知春(寒秀堂筆記)、肉桂、木瓜、素心蘭(將衡茶歌)松際、老君眉、雪梅、紅梅(許賽茶歌)大紅袍以及白桃仁(福建民生地理志)洞濱茶(劉靖年片刻全閑集)、臭葉香茶(陸廷燦續茶經)、水金龜則于清末民初,以后大都為茶商山主,以名樅奇貨可據,加速了名樅的出現,但他們選育的由來都又一脈相承,在武夷變種這種質資源中,先選“單樅”若品質能連續幾年中有其特微,則取名為“花名”給予定名,在各花名中更優秀者,列為各巖老廠之名樅,又于各名樅長期評比斗茶,或突殊原因而提出四大,八大名樅及十二金釵等。而全山花名上千種,僅慧苑就有多種,真是琳瑯滿目,不可勝數、其花名這一名來源大致可分為八類,但都首先必需要有優異品質為先決條件,然后依據不同特點命名:茶樹生長環境、形態、葉形、葉色、發芽遲早,毛茶香型、傳說栽植年代神話傳說或帶宗教色彩相結合的命名。
2、武夷名樅的現狀
長期從單株選育,經花名至名樅原應繼續進行篩選。即會取得更大的成效,但以前在純系育苗的關尚未打破,無性繁殖尚未廣泛應用,原有的有性繁殖又不能保持穩定其優良性狀,使選育工作受到阻礙,自無性繁殖廣泛應用之后,名樅向品種轉化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如肉桂原系名既現已列入品種范疇,現產量已占武夷巖茶三分之一左右,其它如大紅袍、北斗一號、白雞冠、水金龜、白牡丹、半天妖、鐵羅漢、金鎖匙、白瑞香等都有一定的栽種面積,不久將會更大擴大。但不可否認,占數量很大的一大批花名及名樅,受社會體制及所有權的變更而逐漸衰敗了,只有寄托于科技工作在已保留的武夷變種種質資源圃中去發掘、整理和進行新的選育了。希能重整武夷名樅雄風于當世和后代。
郭柏蒼《閩產錄異》記述“別有松際,色淺香淡。老君眉,葉長味郁,然多偽為鐵羅漢,墜柳條,皆宋樹,又僅一株,年產少許。”
難道說《紅樓夢〉中提到過的賈母喝的“老君眉”就是它?
2015-11-14 21:20
優勝劣汰
2015-11-14 23:43
武夷巖茶茶癡
現在剩下來的都是好品種。
2015-11-16 17:34
南苑茶葉
學習中、
2015-4-9 21:40
淡茶味
優選+優育=好茶
2015-7-4 22:13
飛鳥
上天賜予我們的寶藏~要好好的保護和發揚~
2015-2-9 22:45
晚甘候
呵呵,不是名機是名樅,修訂一下
2015-2-10 11:18
巖茶專家
無性繁殖保持了品質的穩定性,但如果長此以往,將不利于新的優良品種的發現,畢竟,很多名樅都是從有性繁殖過程產生變異而優選出來的。或許“育種”與“種植”分開,雙軌并行,才更有利于巖茶長遠的發展。而“育種”屬于科研的范疇,往往較長一段時間都很難看到收益,這方面需要政府的投入。
2015-2-10 13:04
dhpao
學習學習
2015-4-7 11:07
jiangshan
現在一直無性繁殖是不是說也不可能出現更好的變異植株了?
2015-6-22 09:41
x_uwei
現在武夷名樅已有幾百個品種,應進行大力推廣,讓更多的人知道武夷巖茶,了解武夷巖茶之魅力所在!
2015-7-5 18:14
逍遙郎
屠龍
這個沒有史料說明的到是難說,當時的老君眉還是綠茶呢!
2015-11-14 21:23
小風
巖茶太多了,估計喝完都不知道要吃多少頭豬才能補回來。
2015-12-14 13:43
leoxian
知道了
2015-2-27 22:15
yuririri
再來學習一下。
2015-2-28 10:46
南苑茶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