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回暖各路資本爭相“品茶”
發布時間:2025-03-02 點擊:16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經過前幾年的暴跌后,今年上半年,普洱茶市場開始回暖,優質的普洱茶平均價格上漲約20%,普通的普洱茶今年的價格較去年也上漲了一成。這不禁讓人擔心,種種跡象是否意味著又一輪“炒茶熱”來了?
當下的a股市場,開門七件事的前六件都有了蔚為壯觀的上市公司,甚至雞、鴨、牛、豬等早已在資本市場聞風起舞,而有著5000年歷史的茶葉產業,卻蹣跚在資本路上。
是茶產業不好,還是資本市場有偏差?事實上,作為“國飲”的茶葉,不僅是飲料,還是文化載體,其后發優勢已漸行漸近,各路資本打雞血般蜂擁而入,一幕幕亂象紛呈的“茶道”景象,正在亂花漸欲迷人眼中輪番演繹。
沉寂5年 普洱茶再升溫
經過前幾年的暴跌后,今年上半年,普洱茶市場開始回暖,是否意味著又一輪“炒茶熱”來了?由于今年人工、運輸成本等上漲,目前市場上優質的普洱茶平均價格上漲約20%,普通的普洱茶今年的價格較去年也上漲了一成。
一款2007年產自云南基諾山、重400克的普洱餅茶標價是360元,“2007年時,這款茶餅大概為200元,現在上漲了八成。”店老板曾先生介紹,其實普洱茶每年都在以10%—20%的速度上漲。
對于今年普洱茶價格上漲,曾先生還表示,“除了云南干旱、產量減少外,今年人工、交通等方面成本提高,也導致普洱價格上揚。”從目前的行情來看,普洱茶的價格還是穩中有升,像之前瘋狂炒茶的現象并不會出現,不會有太多的泡沫,現在的價格波動在市場正常的調節范圍內。
2006年—2007年上半年,大量游資進入市場,普洱茶價格快速飆升,平均升值100%—200%,但隨后開始狂跌。到2008年,當年600萬元一公斤的茶王身價也跌至10多萬元。“最近兩年因為產量少,再加上投機者的炒作,普洱茶價格又開始回升。有的陳年優質普洱存放5年后身價上漲了三四倍,而年份越久的優質茶葉越難求,10年的優質茶葉身價有的上漲了十幾倍。”曾先生表示。
收藏價值日益凸顯
對于今年普洱茶價格上漲,茶商們給出了不同解釋,但大多數人認為云南干旱、產量減少是其主要原因。某茶行總經理王先生就表示,今年普洱由于干旱減產,漲價是必然的,畢竟四斤左右的茶青才出一斤普洱茶。另外,人工、交通等方面的因素提高了成本,致使普洱價格走高。
業內專家則認為,高端普洱茶價格上漲除了受天氣、交通等影響,還因為其本身具備收藏價值。普洱茶不同于一般的茶品,它可以長時間貯存,可作為收藏品,越陳越值錢,具有一定的投資價值,不僅有消費需求,還有投資需求,因此,高端產品易漲難跌。需求旺盛,價格必然會跟著上漲,但就目前來看,普洱茶的價格還是穩中有升,并不存在太多的泡沫。
一位長期做普洱茶的經銷商表示,茶客們不用過度擔心,像2006年瘋狂炒茶那樣的現象不會再出現,現在的價格波動在市場正常調節范圍內。
由此可以看出,高端普洱茶價格上漲并非偶然現象,茶的價格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如地區、產量、品種、茶葉質量、成本等等。
各路資本爭相“品茶”
2007年,伴隨著炒作之聲在兩三年內迅速成為茶中“黑馬”的普洱茶懸崖一躍,跌聲一片,一次次的高位跳水,一次次的膽戰心驚。被“冰封”了多年的普洱茶市場,眼下終于開始“動”了。有業內人士認為,普洱茶的上漲,與大量資本進入普洱茶領域有著直接關系。
茶葉產業已今非昔比,以往小打小鬧的茶企,隨著市場不斷擴大和升級,成為各路資本爭相“狩獵”的目標。
相關統計顯示,2006-2011年,我國農業領域已披露的風險投資案例達100多起,投資金額近20億美元,其中茶葉產區福建、安徽等地占有重要比例。
“茶葉雖然是農業,但產銷一條龍的茶企,同時具備第二、第三產業特征,各路資本尤為關注。”一位專注農業投資的創投人士表示,“全國茶企數萬家,成長性較好的極少,因此競爭激烈也屬正常。”
目前,擬上市的茶企多有創投股東,尚未有創投入股的茶企,也在積極對接。
相關統計數據表明,近5年來全國農業領域已披露的百多起風險投資案例,一半以上的投資金額都是在2010年之后達成。
資本暗涌茶葉產業,外資也沒閑著。2009年,安溪歷山茶業與英國普瑞克集團聯手,組建福建安溪普瑞歷山茶仙有限公司,成為福建茶行業中的第一家中英合資企業,目前其連鎖茶莊已落戶河南、江蘇等地。
曾與中糖集團聯手重組酒鬼酒的香港皇權集團,亦出資4000萬元收購福建武夷山春城茶廠數千畝大紅袍茶園及覆蓋大紅袍傳統焙制工藝的茶廠,并開始擴張國內外市場。
“現在的茶葉產業類似當年的白酒行業,存在洗牌整合做大做強的機會。”一位創投人士認為,“資本進入必然伴隨足夠回報。”
ipo破冰 茶企迫切想上市
“資本凹地。”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會長王慶對茶葉行業如此概括。
上世紀90年代,中國茶葉進出口公司和浙江綠洲股份兩家公司上市擱淺后,茶企上市就擱置了十多年。直到2007年,云南的茶葉公司突然發力,龍生茶業、下關沱茶集團和慶灃祥茶業3家茶企進入上市輔導期,并有云南普洱茶集團、大益集團、龍潤集團等普洱茶生產企業著手籌備上市。可惜這幾家公司的上市夢都未成真。
“2007年前后,想上市的茶葉公司的確比較多,但當時正碰到普洱茶泡沫破滅,所以很多企業都沒成功。”王慶告訴記者。
目前,中國兩家實現上市的茶葉公司都在香港。其中,龍潤茶是2009年借殼龍發制藥上市,而真正以茶葉為主業在香港ipo上市的僅天福控股一家,上市時間為2011年。“香港上市的條件寬松,所以早期茶企上市都在香港。”王慶說。而a股市場真正意義上的茶葉股,或許是今年6月7日發布ipo預披露文件,擬登陸深交所的福建安溪鐵觀音。
“茶企究竟賺不賺錢?”這是茶企上市后,投資者最為關心的問題。采訪中,記者卻得到了許多不同的答案。有人說行業盈利艱難,有人卻說利潤僅遜色于白酒。而這種差異背后的原因則是行業發展階段不同,企業經營產品、環節不同所致。即使是人人高呼暴利的白酒行業,內地一些城鎮釀酒廠產的酒,單價也僅幾元錢一斤,毛利并不高。
在王慶的眼里,茶葉不是一個暴利行業。大多數公司的利潤只有10個點,“賺錢其實很難。”規模稍大一些,品牌成熟一些的公司盈利水平卻會相對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