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90后女大學生畢業回鄉當“茶姑”
發布時間:2025-03-02 點擊:18
出生于1990年8月的王鈞,是連云港御龍茶葉有限公司總經理、贛榆區鈞園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社長,這名剛踏出大學校園3年的“90”后,放棄上海一家企業的優厚待遇,回到家鄉江蘇贛榆做“茶姑”,開始了她的創業逐夢之旅,讓家庭作坊式的茶園走上規范化、公司化、品牌化的道路。
小姑娘回家鄉苦練炒茶
王鈞的茶葉公司位于連云港市贛榆區石橋鎮,見到王鈞時,她頭扎馬尾辮,身穿白色t恤和綠色長裙,外表清新婉約。
王鈞從蘇州市職業大學還未畢業,就和家人講國家對大學生創業的扶持政策,描繪茶園美好的發展前景,說得有理有據,由不得家人不同意。“在大城市,我看到了人們對綠色有機食品的向往,這里面就有很大的空間。我覺得自己應該回來,用我所學的東西,和家里傳統的模式結合,把茶園做好。”
2013年初,王鈞畢業后滿懷熱情回到家鄉,把全部心思投入到300畝茶園里。創業初期,她是從最基礎的采茶、收茶等體力活做起,同時跑茶葉店做銷售。
每天早上,王鈞5點多就爬起來收茶,每天幾百份,一直忙到下午2點。吃完飯立刻炒茶,先將收來的茶葉攤晾開,待香氣散發到最濃郁時殺青。晚飯后把茶葉放進漏斗加熱,不停將茶揉搓、翻炒,一直到凌晨。“一個多月時間,我瘦了整整20斤。”現在的王鈞,從對茶葉一竅不通的門外漢,已經變成茶葉的行家里手了。
她家的茶成了“名特優”
王鈞還記得剛回家時,茶園管理混亂。她決心進行改革,讓家庭作坊發展成了規范化的公司。“那時每年家里采了多少茶、出庫、入庫都沒有記錄,錢越賺越少。”王鈞從父親那里收回了“財政大權”,和家人商量,建立正規的賬目,每年制作財務報表,買東西必須報賬,否則花銷自己承擔。
綠色、有機,正是時下熱門的概念,王鈞種茶堅持用山泉水灌溉,用豆粕、鵪鶉糞做肥,不打農藥。2013年,“廬陽春”品牌申請成功后,王鈞又相繼成功申請了qs質量認證和綠色食品認證。同時,投入50多萬,占地約500畝的透明無菌車間已經拔地而起。
短短兩年里,這個曾經連鮮葉都愁賣不出去的茶園,生產出的“廬陽春”,已經是連云港市名特優茶。2014年12月30日,由306名成員出資的連云港贛榆鈞園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正式成立,擁有茶園1200畝,果園200畝,由王鈞擔任理事長,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帶領茶農致富。 揚子晚報記者 張凌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