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辨別方法:評葉底
發布時間:2025-03-02 點擊:19
茶葉辨別方法:評葉底
分三個步驟嗅余香、看葉底、洗茶渣。葉底的性狀是茶葉品質色香味的體現。茶葉經沖泡后,部分香氣溢出,部分香氣混合在茶湯里,余下部分香氣則混合在葉底。評嗅葉底香氣要先熱嗅后冷嗅。熱嗅即倒出茶湯,趁葉底還熱時嗅香,主要辨別香型強弱、長短、雜味、異味、焦味等。熱嗅時葉底不可觸鼻,不能翻動。冷嗅是將葉底倒轉在杯蓋上,嗅其冷香,也可嗅空杯。冷香熱香俱佳則品質較高。
觀察茶渣要注意
(1)嫩度:葉子是柔軟有彈性還是硬挺。
(2)勻整度:葉底大小是否一致,斷碎葉片多還是少。
(3)變色程度:葉子應轉為黃綠色,如為青綠色即為殺青不足,墨綠色即為發酵不夠。
(4)紅邊紅點:首先觀察紅邊有沒有占茶葉面積的20%以上。紅邊面積率加上其變色程度,總稱發酵程度。其次要分辨紅變度,必須是品質良好的鮮紅色,而非發酵過度的褐紅色。然后要觀察紅度是否均勻,如是部分紅條加部分青硬條,則明顯是混合堆。
(5)品種純度。
(6)品質缺點:生產方面的缺點,如葉子嫩粗不勻、節長梗粗、葉色濃綠、有化肥氣味;制茶方面的缺點,主要是葉子暗綠、青綠、死紅條、焦條、斷碎或含有夾雜物等。
文山區官方網站對品飲鑒賞鐵觀音有下列描述:“外觀色澤烏潤,綠中帶褐;茶湯呈蜜黃澄清;香味茶干香氣有甘濃香,沖泡后,香氣為深厚之熟果香;滋味湯味濃而醇厚,微澀中帶有甘潤味,并有弱果酸味,且回甘力強,一泡茶可連續沖泡多次;葉底葉片邊緣有紅色邊,葉中呈淡綠色,葉片完整枝葉連理。”
游坤敏細究臺灣鐵觀音并作出品評:外形需條索緊結卷曲,呈深鐵色,再加上皺皺的青蛙皮與白霜為上品。鐵觀音茶開湯以后,水色以橙黃接近琥珀色為佳,由于它的發酵程度比凍頂茶高,因此其茶湯顏色接近橙黃色,而非金黃色。茶湯要澄清不渾濁,明亮不灰暗。而鐵觀音的香氣是蘭花香、熟果香及乳香的混合香(若是新茶,則有輕微火香)。香氣比包種茶及凍頂茶更沉郁醇和,是屬于“熟沉香”的茶類。鐵觀音茶湯的最大特色在于其獨特的韻味,稱為“鐵觀音韻”或“觀音韻”,似乎是某種成熟水果的香味,是其他茶葉所沒有的。用元朝詩人劉秉忠寫的一首絕句來形容鐵觀音十分傳神:“鐵色皺皮老帶霜,含英咀美入詩腸。舌根未得天真味,鼻觀先聞圣妙香。”
購得好觀音,不知用水與泡茶的門道,仍無法一見觀音的真面目。
會買茶,還得會泡茶。對于每款茶,需考慮其產季、山頭、烘焙等因素,同時用的茶器、壺具、燒結溫度及煮水的器具等對茶的品質均有聯動性的影響,而最重要的因素則是使茶成為茶湯的媒介水。
來自作者:池宗憲的《鐵觀音》(用最淺顯的文字呈現茶文化)一書中的文章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