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老人確康:一棵活著的“老茶樹”
發布時間:2025-02-22 點擊:24
今年74歲的確康老人曾于1955年10月1日、2006年10月1日,兩次奔赴北京獻茶。南糯山古茶樹的年輪增長了50圈,確康從風華正茂步入了古稀之年,他親眼見證了新中國成立60年來邊疆發生的巨大變化;他像一棵古樸的老茶樹,述說著久遠香醇的故事……
跨越半個世紀的心愿
1935年8月8日,確康出生在勐海縣格朗和鄉南糯山半坡新寨的一個哈尼族頭人家。童年時的確康,最大的快樂是在勐宋三邁村外婆家,那里是馬幫的驛站,可以跟漢人學講漢話、學唱漢族歌,《東方紅》《義勇軍進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等他一口氣就能唱出。會講漢話的確康,經常幫助民族工作隊向哈尼族群眾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深受工作隊和當地群眾的好評;1953年至1960年,電影隊進村放電影,確康一直擔任現場哈尼語翻譯。
1955年,確康被選為云南少數民族國慶觀禮團成員,到北京參加新中國成立6周年慶典。得知這一消息后,確康一連激動了好幾天,他上山摘來茶葉,制成干茶后用母親縫制的兩個粗布袋子裝好,準備敬獻給黨中央、毛主席。9月30日,20歲的確康代表云南少數民族國慶觀禮團向黨中央敬獻了他帶去的南糯山茶。在國慶宴會上,確康受到了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10月1日,確康和觀禮團成員在天安門廣場上觀看了盛大的國慶閱兵儀式,他親眼見到了毛主席。
2006年,71歲的確康老人積淀了半個世紀的心愿再次萌動:希望有生之年能再上北京敬獻普洱茶。州委、州政府得知確康老人的這一心愿后,全力支持,勐海茶廠專門為老人特制了各重5.1公斤的青、熟兩個茶餅,幫助老人完成這個“跨越半個世紀的心愿”。
2006年9月27日上午10時30分,確康老人身著哈尼族盛裝,在子女的陪同下前往西雙版納機場。抵達北京后的第二天,確康老人去了頤和園,并親身感受了北京的巨變。9月29日下午3時,“跨越半個世紀———確康再赴北京敬獻普洱茶”大型新聞主題發布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確康老人感慨萬千地說,51年前,拖拉機犁田只在中蘇友好農場看見過,那時,做夢也不敢想自己家鄉會實現機械化!如今,耕田機、播種機、收割機已經遍布邊疆村寨!在毛主席紀念堂,確康將母親為他編制的吉祥“沙籠”敬獻在毛主席遺容前,并滿含熱淚地說:“毛主席呀,我來看您啦!我來是想告訴您,今天的西雙版納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社會穩定、人民富裕,各項事業蓬勃發展,邊疆少數民族已經過上了好日子,請您放心!”
老茶樹吐新芽
1956年8月,確康被招進勐海茶廠成為一名工人,主要負責茶葉栽培和加工。他苦鉆茶道和制茶工藝,接管了原南糯種茶場和制茶廠,開展茶葉科學試驗研究、科技示范推廣、培訓等工作。同時,組織當地哈尼族群眾對原有的荒蕪茶園進行復墾,逐漸恢復了南糯山的茶葉生產。
1970年,確康調到勐宋大曼呂村任茶葉組組長,一年后又調到格朗和任茶葉組組長。期間,他積極創建茶葉初制所,收購茶葉制作紅茶,成立茶葉專業隊,連續9年增產,年年受到勐??h政府的表彰。1981年,確康調回勐海茶廠負責全縣茶葉初制加工,3年后全縣初制所從6個發展到49個,遍布13個鄉鎮。1984年,西雙版納首屆“茶王節”,確康捧回茶道表演金獎;1994年,國際茶葉節在昆明召開,確康與國內和世界各國的茶道專家同臺競藝,為西雙版納代表隊奪得茶道表演金獎。1996年,60歲的確康退休后,被聘為勐海縣茶葉初制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之后,他常年奔波在各村寨,為扶持提高茶葉種植、加工技術,增加農民收入忙得不亦樂乎!
2005年,確康創辦了“沙歸拔媽茶莊”。他說,“沙歸拔媽”是“祖先沙歸的茶王樹”之意。開業以來,茶莊吸引了眾多的海內外人士前來品茶購茶,茶廠生產的確康貢餅、女兒貢餅、箐溝茶、金瓜貢茶等10多個品種,遠銷美國、日本、韓國和國內的廣東、新疆、遼寧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