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觀音茶葉鑒別追新教你認識安溪茶葉
發布時間:2025-02-20 點擊:21
鐵觀音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八馬茶業掌門人王文禮榮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稱號,這是一個至高的榮譽。多年來,在傳承傳統技藝方面,八馬茶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實現了良好的市場效果。
技藝要點:看天做青
鐵觀音創始于近300年前,而烏龍茶創始時間更早,有千年以上。因此,鐵觀音的制作工藝與閩南烏龍茶的工藝是一脈相承的,只不過,鐵觀音的制作難度更大,更為講究,其中要形成獨特的“觀音韻、蘭花香”,必須嚴格按照十個制作工藝精雕細琢,尤其在做青環節上要注意“看天做青”和“看青做青”。
同樣的茶青,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不同師傅做出來品質不一樣,甚至相差甚遠,為什么呢?這是由鐵觀音的多變性決定的。做一泡好的鐵觀音,除了好的鮮葉和氣候之外,經驗、悟性和靈活掌握是制茶能手必備的素質。近十幾年來,有些企業的鐵觀音制作技藝有所偏離,真正掌握傳統做法的技師越來越少,因此傳承與保護傳統鐵觀音制作工藝顯得迫在眉睫。
發酵:三紅七綠
烏龍茶是以部分發酵來與其它茶類區分的,換句話說,沒有部分發酵就不是烏龍茶。發酵程度有感官和化學分析兩種判斷方法,前者用感官判定葉子變色多少,后者是用分析儀器檢驗茶多酚氧化率。
烏龍茶自古有“綠葉紅鑲邊”,即“三紅七綠”之說。所謂“三紅”是指30%的葉子有紅變,上世紀80年代之前,閩南烏龍茶的感官發酵程度大約在20%-30%,閩北烏龍茶大約在30%-50%。目前鐵觀音的發酵感官判斷絕大部分低于20%,甚至低于10%,而閩北烏龍茶(大紅袍等)的發酵程度變化不大。
發酵偏輕:傷胃不耐儲
鐵觀音發酵偏輕容易傷胃。為什么發酵不足的鐵觀音容易傷胃呢?根據茶葉專家與醫學專家共同研究認為,凡是發酵不足的食物進入胃腸后,還要繼續氧化,氧化過程就把人體的氧氣耗掉,容易造成腸胃不適;其次,茶葉發酵不足,茶黃素和茶紅素這些暖胃物質偏少,也會造成飲用偏青茶葉容易傷胃。
鐵觀音發酵偏輕,還容易導致保質期縮短,不耐儲存,耐泡程度減少,因此,像八馬茶業等老牌企業,不做發酵偏輕茶葉。
濃香型最經典
濃香型鐵觀音并不是簡單意義上的清香型鐵觀音再烘焙就行,一要選擇發酵程度適合的鐵觀音,發酵偏輕的鐵觀音不適合;二要選擇產地適合的原料,并不是所有產地的原料都適合加工;三要懂得拼配,就是要懂得將各種原料按不同比例拼配,取長補短;四要懂得烘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