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禮茶之鄉——歙縣
發布時間:2025-02-17 點擊:20
歙縣是中國茶葉主產縣之一,也是安徽省第一產茶縣,所產的黃山毛峰、頂谷大方、黃山綠牡丹、黃山銀鉤、黃山白茶多次在國內外獲金獎。其中黃山白茶、雪嶺青(毛峰源祖),宋代即為貢茶;黃山毛峰、頂谷大方、綠牡丹、銀鉤等,1986年起被外交部選為國家禮品茶。一縣之內,被選作貢茶或國禮茶的名茶品種如此之多,這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是絕無僅有的,故歙縣也被業內人士稱為中國國禮茶之鄉.
國禮茶
黃山毛峰
黃山毛峰為歷史名茶,創制于清光緒年間。茶葉專家陳椽在《安徽茶經》以蜚聲全國的黃山毛峰為題,從黃山優越的自然環境、采制技術、品質特點、產區等方面,闡述了黃山毛峰的特點。
1955年,中國茶葉公司內部評出中國十大名茶,黃山毛峰榜上有名。1986年被選為國家禮茶。2007年國家主席胡錦濤將黃山毛峰茶作為國禮贈送俄羅斯總統普京。
歙縣是黃山毛峰發源地和主產地,目前,在歙縣生產毛峰的有璜田、溪頭、桂林、許村、上豐、新溪口、長陔、紹濂、街口、深渡等茶區。
黃山毛峰分特級和1-3級。特級黃山毛峰外形似雀舌微張,白毫顯露;色澤嫩綠微黃,似象牙色,帶金黃色魚葉,俗稱金黃片;開湯淡綠清澈,有惠蘭幽香,滋味鮮醇,回味甘甜;葉底勻齊、肥壯、黃綠、鮮嫩有活力。特級黃山毛峰原料分一芽一葉初展,約5萬個茶芽制成一公斤干茶。
黃山毛峰制作有殺青、揉捻、干燥三道工序。殺青鍋溫150-100℃,先高后低,徒手敏捷翻炒,要翻得快、撒得開、撈得凈,達到殺勻殺透,去青氣顯清香之效果。特級黃山毛峰不揉捻。干燥分毛火和足火兩個階段,毛火快速揮發水分,避免氧化變紅,配備四個烘籠用木炭烘焙,溫度90-60℃,先高后低,一鍋殺青葉一烘籠,薄攤勤翻,約七成干下籠攤晾;足火提香做色,將四籠毛火葉并為一籠,低溫(約60℃)烘至芽葉呈嫩綠色,手碾成末。
如今,歙縣經營黃山毛峰的品牌有汪滿田、翠明緣、芽典、谷茗、郁茗、京徽、徽源、徽寶貝等。其中汪滿田牌黃山毛峰分別獲國家和省級名牌農產品的稱號。歙縣的黃山毛峰主要銷往東北、華北等國內各大城市與鄉村,部分銷往國外。
頂谷大方
頂谷大方屬綠茶類中的扁形茶,乃中國扁形茶鼻祖。據民國《歙縣志》記載:頂谷大方始于明代隆慶年間,由名叫比丘大方和尚在歙南老竹嶺和大方山創制大方茶,后以其僧名山名和言其山高,定名為頂谷大方.距今已有600年歷史。
茶葉專家陳椽在《中國名茶研究選集》中說到:老竹大方亦叫針片,經過手力拷扁,又叫拷方,屬扁形綠茶,較龍井茶粗大;大方茶產量以歙縣的老竹鋪、三陽坑、金川為最多,品質以老竹嶺半山中的老竹大方最好,是清朝貢茶。
據李大椿主編的《西湖龍井茶》(1922年)一書記述,曾任浙江省茶葉學會理事長的胡坪認為,扁形龍井茶很可能就是吸取大方茶炒制技術而發展起來的。
1955年老竹大方的極品--頂谷大方被評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1986年被選為國家禮品茶。1991年,日本汛亞西亞文化交流中心茶葉專家團一行七人訪問黃山市,評審歙縣頂谷大方后說:茶葉嫩度好,白毫多,外形美,內質優.
頂谷大方于清明至谷雨前采摘,其標準:采摘一芽一、二葉初展的幼嫩芽葉,經揀剔、薄攤,以手工殺青、做坯、整形、輝鍋等工序制作而成。
頂谷大方主產于歙縣三陽、金川、竹鋪和杞梓里等茶區,主要有云谷、洪立安、洪三元等品牌,其中洪立安牌頂谷大方茶獲安徽省名牌農產品稱號。老竹大方(頂谷大方)在國內主要銷往上海、合肥、北京、天津、西安、山東、太原等城市與地區,云谷牌有機頂谷大方批量出口德國。
黃山銀鉤
20世紀80年代后期,此茶由歙縣茶葉公司組織創制于岱嶺,故又稱岱嶺銀鉤,主要產于大谷運、岱嶺、木嶺后等地。
1985年黃山銀鉤茶獲安徽省科技發明獎,1986年、1987年兩次被評為全國優質名茶。1986年,黃山銀鉤被評為全國名茶,同年被選為外交部禮品茶。
黃山銀鉤條索細緊,彎曲如鉤,色澤銀灰,白毫顯露,開湯香馥耐久,滋味鮮醇回甘,湯色黃綠明亮,葉底黃綠勻齊。
黃山銀鉤原料為一芽二葉初展,制作分殺青、揉捻、炒坯、焙干等工序。炒坯用雙手在鍋中輪轉翻炒,先快后慢,手握茶胚有刺手感,起鍋攤晾。其他工序與炒青做法相同。
黃山綠牡丹
1986年,溪頭區茶站站長汪芳生創制于汪滿田村。當年在安徽省名優茶評比會上被評為具有獨特風格的創新茶品種。產于溪頭鎮黃英坑、岱嶺、木嶺后等地。
1987年在上海舉辦的全國84種名茶品嘗會上被評為第二名,同年被選作國家禮品茶。2007年胡錦濤主席將黃山綠牡丹茶作為國禮贈送俄羅斯普京總統。
黃山綠牡丹外形呈花朵狀,色澤翠綠,顯鋒露茸,香氣清高持久,開湯清澈,黃綠透明,滋味醇爽,回味甘甜,葉底黃綠鮮嫩,芽葉完整勻成朵如盛開的牡丹。既是飲料,又可觀賞。
黃山綠牡丹原料為一芽二葉初展、深綠肥壯芽葉,一公斤鮮葉約6600多個芽葉。黃山綠牡丹由殺青、初烘(兼整葉形)、選芽、造型、定形、烘焙五道工序制作而成。
--------------------------------------------------------------------------------
歷史名茶
黃山白茶
南宋淳熙三年羅愿所撰《新安志·卷三·山阜》載:鳳凰山在歙北十五里……舊產茶,歲采制不過三、二斤,熙寧(1068-1077年)中丘寺丞名之曰甘白香.此甘白香茶即今日的黃山白茶,可見黃山白茶在歙縣的歷史已有千年。
上世紀90年代初,璜田鄉茶農陸續在六聯至蜈蚣嶺海拔600米左右的高山茶園中發現多株原生狀白茶樹叢。1991年經縣農業局胡武海高級農藝師與當地茶農的采樣,送到中國茶葉研究所檢測,結果顯示:黃山白茶氨基酸含量達8%以上,明顯高于其他茶葉含量。原中國茶葉研究所所長程啟坤研究員品審后欣然寫下黃山白茶、天賜物種、葉白味鮮、最利康健之贊詞。
黃山白茶由采摘一芽一葉至一芽二葉初展原料,經攤放、殺青、做形、烘焙等工藝精制而成。
高檔黃山白茶外形挺直舒展、色澤金黃透綠、勻潤顯毫,沖泡后花香高長,滋味鮮醇,回味甘甜,史書中所謂甘白香三字特點全部體現。同時湯色嫩綠明亮,葉底成朵,通體嫩白,似透明玉體。
近年來,黃山白茶的選種、繁育、示范種植與規模化推廣不斷加快。甘白香牌黃山白茶2009年、2011年分別獲得中茶杯特等獎。
雪(歙)嶺青
雪嶺青又叫歙嶺青,是徽州的傳統歷史名茶。后來改稱為云霧茶,亦即后來列為全國十大名茶--黃山毛峰的前稱。
雪嶺青為何又稱歙嶺青?為何又是黃山毛峰的前稱呢?在黃山毛峰原產地歙縣流傳著這樣一則故事。
明太祖朱元璋1352年率軍起義后,曾一度轉戰徽州(黃山市前身),屯兵歙嶺萬歲嶺一帶。后來朱元璋就是率軍從歙嶺出發,前往江西與陳友諒決戰于鄱陽湖,取得決定性一戰的勝利。
在徽期間,朱元璋廣結賢達。徽州高士朱升、唐仲實、姚璉都曾向朱元璋提過建國安都之策。著名的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九字方針就是朱升提出的。
也是在此期間,朱元璋喝上了由歙人唐仲實呈上的地方名茶歙嶺青,連贊雪嶺青,好茶!好名!因歙縣方言歙與雪同音,朱元璋誤把歙嶺青聽成了雪嶺青,從此雪嶺青的叫法就在徽州傳了開來。
歙嶺,地處歙縣南鄉,海拔800米以上,與浙江交界。歙嶺青即產于此。
朱元璋平定天下,定都南京后,一日行至國子監,有廚人進茶。朱元璋品后曰:此等好茶,莫不是徽州雪嶺青?廚人聞言答曰:正是。國子監如何有產自徽州的雪嶺青呢,原來這國子監的廚子正是當年朱元璋在徽期間入伍的歙縣歙嶺人。
朱元璋知情后感慨萬端,賞廚人以冠帶,封為大明茶事。
國子監一貢生聞知此事后,長嘆云:十載寒窗下,何如一碗茶。帝適聞之,應聲曰:他才不如你,你命不如他。從此后,雪嶺青的名頭更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