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高標準高質量的新茶園
發布時間:2025-02-13 點擊:23
建設高標準高質量的新茶園是實現茶葉生產現代化的重要條件之一。必須發揚我國精耕細作的傳統,同時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現代化裝備逐步武裝茶葉生產。具體要求是:①茶園規劃就逐步實現區域化和專業化茶區范圍內,要以治山改土為中心,大搞茶園基本建設,實行山、水、林、田、路綜合改造。茶園應集中成片,園地成塊,茶行成條,區格分明,高產穩產。茶園道路兩旁要種好行道樹,茶園周際要有防護林,同時綠化一切不宜種植茶樹的荒山荒地。
②選用良種要用良種逐步更替生產上相形見拙的群體種,不斷提高我國茶樹良種化水平。要重視良種搭配,良種良法栽培。
③搞好茶園排灌設施要求旱時能灌,澇時能排,為建設高產穩產茶園提供優良的土壤水分條件。為了克服水源在時間和地理上的不一致性,力求把排灌設施因園制宜地做到蓄雨季之余,補旱季不中,調江河溪溝之水,為茶園所用。達到計劃用水與經濟用水。
④逐步提高機械管理水平結合我國的特點,把茶葉生產從開墾建園到田間管理、茶葉采摘以及物資運輸等全過程,逐步實現機械操作,不斷提高勞動生產力與降低勞動強度。要總結推廣兩改造、兩適應的經驗,就是改造自然條件和茶樹形態結構以適應農業機械;改造農業機械以適應茶區生產條件和茶樹生育需要。
⑤實行科學種植與科學管理要因地制宜地進行合理密植;要重施有機,增施化肥,發展氮、磷、鉀復合肥和微量元素肥料,適時巧施肥水,滿足茶樹對養分的需要;要挖掘病蟲發生規律,加強檢疫和預測預報工作,采用綜合防治技術,逐步使病蟲害對茶村的損失率低于經濟危害水平以下;要逐步實現茶園有長相指標化,測定用儀表,保證茶樹自始至終沿著合理的生育進程發展,達到高產量、高質量、低成本、高效率的目的。
目前,世界產茶國的茶園畝產1976年已達140.5斤,以日本為最高1975年干茶畝產即達274.6斤。近年來,我所調查了浙江省部分高產場、隊,從中得出,要使茶園大面積畝產超過300斤,其茶園主要指標應達到:畝叢數在1000-1600叢以上,基本苗在3000-7000株,覆蓋度在75%以上,超過300斤的茶園應占總面積的60%以上,夏秋茶比重不小于55%;土壤深厚,質地較好,土壤有機質、全氮、速效磷、速效鉀的含量豐富;畝施純氮不少于3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