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茶新時代徐徐而來
發布時間:2025-02-11 點擊:16
古之茯茶,曾名動天下,載入正史,被明政府制定為官茶;今之茯茶,更顯神秘,納入國家二級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古之茯茶,早就了一條安邦定國、文化交融的茶馬古道;今之茯茶,不再是西北少數民族的專屬飲品,它慢慢的走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一個茯茶的新時代正徐徐而來。
據《明史茶法》記載,早在明嘉靖三年即1524年,茯茶就規定為運往西北供少數民族所需的官茶,己成為我國西北地區各少數民族群眾的生活必需品。自明朝嘉慶年間以來,湖南茯茶即成為茶馬交易的主流茶,至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因當時所采用的原料來自湖南,故名為“湖茶”,又因在伏天生產,也叫“伏茶”,香氣和功效類似“土茯苓”而最后演變為“茯茶”。
茯茶被稱為黑茶珍品,古絲綢之路的神秘之茶,主要在于其獨特的制作工藝。茯茶的制作需要經過選料、篩制、渥堆、壓制、發花、烘干等二十多道工序。其中,發花是茯茶品質風味形成的關鍵工序,其目的是通過控制一定得溫濕度環境條件,在茶磚中促使一種叫做“冠突散囊菌”的有益真菌生長繁殖,因真菌呈顯金黃色,俗稱“金花”。泡飲這種帶有“金花”特殊菌類的茯茶時,菌花香融入茶湯,使得茶的滋味更加醇厚溫和,菌香濃郁,回味余久。
當然,獨特的工藝并不是茯茶受到人們關注的主要原因。茯茶之所以幾百年來一直受到邊疆少數民族的喜愛,近幾年更是風靡韓國和日本等國,就在于其具有的消食去膩、調理腸胃、抑制油脂、降三高等作用。而且作為減肥飲用,與其他產品相比,無副作用且不反彈,所以在日本被稱為“瘦身茶”,是天然養生佳品。“一日無茶則滯,三日無茶則病。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這句流傳在藏族同胞間的古諺,更是道出了茯茶的半世紀之功。
茯茶傳承500多年,有歷史的延續,也有科技的創新。第一個創新就是:過去茯茶都是熬著喝的,為了方便現代人,如湖南泉笙道茶業就研制出了與茯茶配套使用的茶飲機,方便快捷,不須像以前一樣經過許多繁瑣的泡茶工序。第二個創新是:傳統茯茶一般是緊壓成磚形,故名茯磚茶,最小的248克,大的2500克。如今,小方塊茯茶重量只有10克,5克,精致美觀且便于攜帶。正是不斷追隨時尚,今天的茯茶家族才不斷壯大,各類品種層出不窮,其中又當以泉笙道茶業生產的“禪洱”、“和藏”品牌茯茶較好。
如今,茯茶還在以更新穎更豐富的方式,走進平常人的生活,帶著它與生俱來的獨特魅力,愿茯茶菌香四海,沒有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