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茯茶鎮等著你”——涇陽茯茶鎮新型城鎮化建設紀實
發布時間:2025-02-08 點擊:35
“我是國慶節前才開業的。國慶‘黃金周’最多一天接待游客過千人,收入上萬元!”日前,茯茶鎮雙趙村茶馬巷6號農家樂經營業主趙萌,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如是說。
“我在茯茶鎮等著你!”是今年國慶黃金周茯茶鎮叫得最響的宣傳口號。茯茶鎮,今年8月19日開業,國慶黃金周,接待游客82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46億元。
一個地處關中平原中部的普通村落,是如何一夜成名成為全省鄉村旅游新地標?又是如何成為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成功典范?
產業帶農戶——共享發展
在涇陽縣涇干街辦雙趙村,近幾年村莊四周耕地被陸續征用,村民有了一個特殊的身份——失地農民,村莊有了一個新的名稱——城中村。
如何讓失地村莊和失地農民擁有可持續發展的未來?2015年3月,涇陽縣聯手民營企業,帶動農戶參與,啟動建設了產城一體項目——茯茶鎮。充分挖掘涇陽茯磚茶文化和“茶馬古道”輝煌歷史,以文化興產業,以產業帶農戶,聯手民營企業,投資1.2億元,建設了關中明清風格特色優美小鎮和體驗作坊、商鋪100間。動員群眾通過自我經營、合作經營、招商經營等多種模式,發展特色鮮明的關中民俗文化旅游,讓群眾不出村、不離家門實現就近就地就業增收。
2015年8月19日,茯茶鎮一期開業。雙趙村一期改造的192戶農戶中,有158戶從事農家樂、茶社等經營活動,平均月收入近萬元;其他農戶則通過房屋出租、在茯茶鎮務工等方式,月收入平均在2000元以上。雙趙村群眾更富了!
井田巷2號農家樂老板娘蘇婷,是得知家鄉建設茯茶鎮后,從上海返鄉創業的大學生。回家后,她帶著父母、妹妹,聘請專業廚師,在自己家里辦起了農家樂“蘇家小吃”。“收入穩定,還能在家里照顧雙親……”蘇婷臉上洋溢著自信和滿足。
不大拆大建——留住鄉愁
在茯茶鎮建設過程中,涇陽縣充分尊重群眾意愿,不大拆大建,在原有村莊、群眾住房基礎上,立足長遠,規劃先行,以關中明清建筑風格來改造村莊,既解決失地農民的居住問題,又為后續帶領村民發展關中民俗旅游奠定了堅實基礎。截至目前,涇陽縣委、縣政府,涇河新城管委會,民營企業聯合出資4000多萬元,以關中明清建筑風格美化、凈化、亮化村內街道3條,改造群眾住房192戶。雙趙村更美了!
“村莊改造不大拆大建,保留了原有的鄉土文化,村里環境好了,我很高興回家創業。”常年在外經商的雙趙村村民張宇感慨地說,茯茶鎮具有巨大的商機,他自籌資金30多萬元,改造了茶馬巷19號自有宅基和住房,建起了“涇茯韻茶樓”,每逢節假日,客戶絡繹不絕。
農民變股民——前程似錦
“村里成立了集體股份制企業,全面參與茯茶鎮建設,并吸納群眾入股,每年保底分紅10%。”茯茶鎮商業運營管理公司董事長李著說,為了提高村集體組織化程度,涇陽縣聘請專業公司,指導雙趙村開展集體資產登記核算和量化確股。2015年8月11日,正式掛牌成立了涇河新城雙趙置業有限公司,對村集體資產進行統一管理,全面參與茯茶鎮建設。現在不少群眾既是股東,又是企業員工雙重身份,雙趙村村民全面分享了茯茶鎮建設成果。
伴隨著茯茶鎮二期和涇河新城建設發展的全面推進,涇陽縣成立了小城鎮戶籍制度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出臺了《涇陽縣小城鎮戶籍制度改革試點工作方案》、《涇陽縣被征地農民社會養老保險和就業培訓工作意見》,將適時推進雙趙村失地農民市民化戶籍制度改革,以及附加在戶籍制度上的養老、醫療、社保等制度改革,讓失地農民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茯茶鎮,以其特色鮮明的鄉村旅游、卓有成效的新型城鎮化探索,成為西咸新區的一顆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