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茶一味:紫云洞去吃茶
發布時間:2025-02-02 點擊:26
到紫云洞去吃茶
??? 文/明鑒
??? 我一直自信地認為,山中僧侶們的生活,應該是當今社會最為“時尚”的一種生活了。
在競爭日益激烈、商品化的社會里,他們選擇了山林,遠離都市的喧囂,以大自然為伍,呼吸的是清新無染的空氣,飲用的是流淌的清泉,吃的是新鮮的蔬果,過著簡淡、質樸的山居生活;他們是這個世界上起得最早的一部分人,而當夜幕降臨,都市燈紅酒綠,夜生活剛剛開始的時候,他們卻伴著古寺悠悠的暮鼓鐘音,早早入眠了。
山僧們在經誦禪修之暇,或研習經律,或臨帖習字,或趺坐品茗,在塵世間看來,無不透著一種超脫。有太多的人想走進這山中幽寺,體味這一份“清福”,但這份清苦與冷寂卻并非任何人都能夠消受的。每當叢林放香之際,我都會拉上兩三道友去紫云洞吃茶。
紫云洞在何處?繞過四祖寺的圍墻,穿過幾戶農家,有一條崎嶇的羊腸山路,步行大約四十分鐘左右就到了。
這里是一個凹進去的山谷,紫云洞就坐落在山谷邊的一個平臺上。它的背后是陡峭的山崖,前面則長滿了茂密的翠竹。紫云洞是個很小的道觀,里面有一眼古泉,歷經千年而未竭,細流從石隙間涓涓流淌。曾經翻譯過《空谷幽蘭》的明潔居士在其《花落的聲音》一書中,對此有過詳盡的描述。
在暖暖的和風中,我們搬出小木桌、小木凳,擺開茶具、茶點,眼前是清風中搖曳的新竹,灶膛里燃燒的木柴發出噼噼啪啪的聲響,水漸漸滾沸,準備泡茶了……
在紫云洞的下面,有一個幽深的石洞,盛夏到此暑意全消,在洞的石壁上懸掛著兩只蝙蝠,當然要在運氣好的情況下才能看到。因為“蝠”“福”諧音,道家有所謂紫氣東來,洞天福地之說,此處之命名,我想大概來源于此。這兩只蝙蝠很老,至于有多老,我也說不清,反正都長胡子啦。還有三只小癩貓,聽老道姑講,貓的母親生下他們不久就跑下山去了,大概嫌山上太清苦,又吃不到葷腥。唉,難怪俗語用“狗不嫌家貧”來贊嘆狗的忠貞,而不這樣贊嘆貓呢。老道姑守著這一眼古泉,兩只老蝙蝠,三只小癩貓,平時種些蔬菜,挖些竹筍,采摘點山茶。自打她從師父手中接過這個小道觀后,就這樣日復一日、從容淡定地生活著,如今她已年過七旬。
然而,隨著幾個不速之客的光臨,擾亂了這一泓清潭。這一天,山上來了幾個歹徒,他們在山上吃飽喝足之后,向老人家索要錢財,老人家說“沒有”,他們便把老人捆綁起來,用棍棒打,老人交出了僅有的一點口糧錢。不料,這幾個歹徒竟接二連三地侵擾,半年間就來了三次。本來老道姑還有一個伙伴一起住山,這樣一來,那伙伴一去沒了蹤影。每談及此事,老人家總是一臉的無奈,她說,我倒不怕他們把我打死,就怕把我打個半殘,這個小廟我就沒法打點了。這般景況,讓人牽掛,可是她說:“我不躲,只要我不死,我就呆在這。”
水燒開了,準備泡茶了,在此喝茶,萬不可拘束,通常我們要換三四次茶,喝上它兩三個鐘點,直喝得熱汗淋漓、腋下生風,那才叫通透。放下茶盞,隨意去山后的路上走走,走累了,擇一塊幽石,趺坐其上,密林中山雀嘰啾,其情其境恰如近代禪門詩翁八指頭陀詩云:掃石白云邊,山空生凈禪。幽禽解人意,細語綠蘿煙。
有時我們會帶些東西來,在山上吃個午飯。 每每此時,老道姑的身體會輕便很多。看著老人家面帶喜悅,在灶前忙前忙后的樣子,我亦如看到我的母親。 一般情況下,老人家會做出很多小菜,還有腌制的醬菜。當一盤盤小菜擺滿小方桌時,她的嘴里會不停地念叨著:“菜不多,多吃,多吃。”當看到幾個年輕的師父們吃得那么開心時,她總會站在旁邊,咧開嘴露出那僅有的幾顆牙齒,無聲地微笑。這一刻就像一個老奶奶看著她的兒孫們,流露出最大的滿足。
每一次臨走時,留下小包裝的食品,叮囑老人自己吃掉, 可是下一次再來時,這些食品又會原封不動地擺放在小方桌上。她還會經常讓我們帶回她自己種的菜、挖的鮮筍,她說:“你們廟大,人多,開銷大,帶上,多帶上,我一個人也吃不多。”
這里也是附近山民的棲息地, 遇到刮風下雨,或是采茶、采藥、砍柴經過這里,這便是他們歇腳的地方,能喝到燒開的水,再放上兩勺白糖,對山民而言,就是幸福了。
在山民看來,那么一小杯一小杯地喝那既耗時又費勁像藥湯子一樣的普洱茶,怎么也比不上大碗喝白糖水來得實在、快活。
老道姑總是滿面春風地關照著她的鄰居們。她時常感嘆道家的衰微,后繼乏人,總是自慚自己的無德,沒有感召來徒弟,她只希望自己能夠長壽,能夠固守這一塊小天地。
我不曉得太上老君的八卦紫金爐如何令葛洪真人煉出長生不老的金丹,讓老道姑受用,當然是妄想,這只是我對老人家的一份美好的祝福吧。因為每一次下山,我們都會看到老人家站在那里,目送我們走出很遠很遠……
春去春又來,眼前這條熟悉的山路,我已經走過兩年多了。從田野里蔓延的黃黃的油菜花到秋風蕭瑟中滿山丹霞紅楓,從探求那“無限風光在險峰”的豪情壯志到尋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浪漫夢想,慢慢地一次次走過田畦溪流,看慣了殘月蘆花水流花謝,心靈的河流漸漸地平緩下來。
就像紫云洞中的那眼清泉,默默地流過千年,流經此刻,還會緩緩地流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