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大勢:讀盧麒元先生《破局》有感
發布時間:2025-01-31 點擊:21
盧麒元先生《破局》一文,可謂句句錐心,字字泣血,讀后深有所感,近幾年來國內與國際形勢都稱不是太好,有言崩潰論者,有言中興論;有呼吁繼續改革的,有主張回歸舊路的,左派與右派互毆撕咬,權貴與百姓對立背馳……亂相種種,混沌紛雜,讓人看不清未來的路在哪里。
盧先生的思想代表了一種理想主張,寄希望通過人的主觀能動性來撥亂反正,實現天下大治,國強民富的美好前景。而我想通過另一個角度來預測一下未來,即客觀規律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的浩浩大勢要強過主觀的美好愿望,就像所有的帝王都希望長生不老,但現實從未出現不死之人一樣。當我們客觀冷靜地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來看世界的時候,也許比置身局中更能看清未來的真實圖景。
那么,中國的未來大勢又將如何呢?
要談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建立幾條公理性原則,否則大家雞同鴨講,沒有一個統一的大前提,什么事情都討論不清楚。科學智慧之所以比人文智慧長得更高,是因為科學家們家都遵循統一的公理,所以能蓋起真理的“高樓大廈”。人文智慧近兩千年來沒什么長進,就在于各家流派都有自己的大前提,所以總談不攏,莫衷一是,各抒己見,聽不進去別人的道理,總認為自己掌握的是絕對真理。
閑話少敘,咱們先確立幾條公理性大原則,這些原則來自系統論,可以作為研究社會復雜系統發展趨勢的基石。
原則1:整體大于局部。
原則2:封閉性系統的命運是死亡。
原則3:系統自身缺乏變革的力量,它必須通過與外部交流才能實現新生。
原則4:任何系統都置身于環境之中,其發展不可能超越環境的界限和資源支撐。
原則5:環境發生變化,系統必須隨之變化,不能適應環境變化的系統注定被環境扼殺淘汰。
原則6:系統的內部運動必須有能量驅動,系統的外部運動必須有外力推動。
原則7:系統的發展軌跡存在著上行通道,下行通道,循環通道三種情況,從宏觀大尺度來看,事物是呈螺旋運動發展的,歷史驚人的相似,但不會簡單的重復。
原則確定了,下面就來推演一下未來中國的發展大勢,首先要說明一點,本文不預設善惡是非,僅從未來客觀發展的可能性角度做理性推演。我信奉“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但不會認同“存在的就是對的”,哪怕整個世界都被邪惡黑暗籠罩,依然有人愿意追尋光明,不惜為此犧牲生命,對這類人我視之為英雄,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俗話說:有生有死方為大自然!一個人是如此,一個企業是如此,一個政黨是如此,一個國家也不例外,只是生死的時間尺度有所不同而已。一個系統從誕生之日起,它的終點就是死亡,這是不以系統的意志為轉移的必然命運,唯一可做的就是延長生死之間的距離。一個人可以通過健身養生來延長壽命,一個企業、一個政黨、一個國家也會采用種種手段來為自己續命延壽。不過正像懶惰是人之天性,器官老化是自然規律一樣,很多時候人們明明知道健康的重要性卻依然會煙酒無度,懶于運動,坐視生命體質逐漸惡化老化,直至走到生命終結的那一天,才會有悔不當初之念。
中國的形勢變化與此類同,1949年新中國的誕生是建立在舊中國死亡的基礎上,不管現在有多少人詆毀毛澤東和那個大時代革命暴力的血腥,但無可否認:假如沒有大多數民眾的支持,革命是不可能成功的。從這個角度來講,“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不是自夸之言,而是鐵的事實。也許有人會說,這不是所有人民的選擇!但現實就是這樣殘酷,當少數統治階級與大多數貧民階級發生尖銳對立的時候,要么統治階級鎮壓反抗民眾,要么反抗民眾屠殺統治階級。屁股決定頭腦是必然的,每個階級都有自己的生存邏輯道理,就像虎狼吃兔羊從來不會有“道德內疚感”一樣,一個階級該不該消滅另一個階級,不是由道德法則來評判的,而是由生存法則來權衡的。沒有上個世紀席卷全球的紅色暴力風潮,哪會有今天西方發達國家的高福利制度。毛澤東說: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而現實狀況是——那里沒有反抗,那里的壓迫就沒有下限。統治階級對被統治階級的剝削壓榨如果沒有外力制約,是不會忌憚擊穿人性底線的。
當今時代,貧富兩極高度分化不是一國的特色,而是世界性現象。資本主義美國發生了占領華爾街運動,民眾抗議的是1%對99%的剝削。在社會主義中國,貧富兩極分化又有多大呢?在2009年6月份舉行的中國政協十一屆常委會會議上,蔡繼明委員說:“中國權威部門的一份報告顯示,0.4%的人掌握了70%的財富,財富集中度高于美國。”2010年世界銀行公布的調查數據,美國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財富,而在中國,1%的家庭掌握了全國41.4%的財富。財富集中程度遠大于美國,成為全球兩極分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從這些數據來看,社會主義體制與資本主義體制最后的發展似乎殊途同歸,沒有多大差別。也許有人會說,如果中國走的是真正的社會主義道路,就不會發展到今天。但現實是無法假設的,歷史已經給了前蘇聯和中國機會,但最后結果又如何呢?前蘇聯解體,中國今天仍在高調反腐,繼續維持。我不相信,那些口喊社會主義口號的人真的坐到了國家領導者的位置,能比歷史上的那些著名人物干得更好。只要認同“整體大于局部”這一原則,我們就不難推斷,即使有少數“圣人”執政,社會大勢還是會走向它既定的軌道,因為一個人是無法對抗整個社會的,毛澤東一個人是改變不了舊社會的,他要靠一個廉潔的政黨,一支強大的軍隊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主張。
今天那些高喊口號的人,你們能組建出這樣的政黨,這樣的軍隊嗎?如果做不到,就不要空喊口號,亂提主張了,因為這些都是不可能實現的,起碼是你無法做到的,當然也不要指望掌權者會接納你的建議去實施,因為他們既不是“圣人”,而且也無意推倒舊灶,重新再來。文革期間毛澤東就已經嘗試過一次,結果以失敗告終,事實證明此路不通!
每個人年輕時都有過朝氣蓬勃,精力充沛的時候,可隨著年齡過了50歲有幾個人還能堅守理想,矢志不移,有幾個人沒有病痛纏身、器官老化的呢?!
所以,對于一個政黨、一個國家而言早期的優秀,后期的平庸,是很正常的自然現象,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民主國家的政黨老化可以通過民選的方式,生死輪回,獲得新生,比如執政黨干得不好就下臺,而在野黨親民就可以執政,這樣讓每個政黨都會自我警惕,不能脫離民眾。不過即使如此,今天美國的民主黨與共和黨依然垂老腐朽,讓社會貧富兩極分化嚴重,逼的民眾走上街頭抗議不公,甚至以解散聯邦相威脅。中國共產黨發展到今天,逼得歷屆總書記一再強調反腐倡廉,否則亡黨亡國的危險,由此可見執政黨老化到多么嚴重的地步。腐敗從主觀上來看是人性貪婪所致,從客觀來看實際是一個政黨老化的必然結果。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一黨獨大又缺乏外部力量制衡,掌權者自然就肆無忌憚,靠內部紀檢反腐,考自糾自查,這相當于運動鍛煉,能延緩衰老一時,但組織器官的老化問題依然無法解決。如果紀檢部門也腐化了,而且自糾自查變成了流于形式,那這個老化的過程只會加速,不會延緩,這是無可奈何的事情,并非高層領導沒有意識到,不愿讓組織重新恢復舊日的榮光和朝氣。
因此,習李執政可以預見的是,假如不逐步釋放民間的監督力量,僅靠政黨自我修正倡廉,形勢只會越來越糟,不會有中興的可能,而且縱觀中國歷史,所有的中興都是建立在大破大立的基礎上,東漢中興是如此,鄧小平的改革開放中興也是如此,如果沒有對舊經濟體制的大刀闊斧,沒有對外開放國門,就不會有中國30年經濟的高速增長。從這個角度來講,鄧小平也可謂一代偉人,其政治遠見和魄力是當時無人能及的。
封閉性系統的命運是死亡。系統自身缺乏變革的力量,它必須通過與外部交流才能實現新生。今天,政治體制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表面看是各種主義之爭,實質上是中共政黨自我封閉太久了,結果導致百病纏身,僵化老化,導致民眾的不滿越積越多,引得周圍其他勢力野心勃勃,試圖取而代之。
盧麒元先生的《破局》之說我不太贊同,在我看來下一步中國政治形勢無非是上行通道與下行通道兩條路,中共如何走向上行通道以我的智慧實難揣摩,但如果走向下行通道,其模式必然是重復當年前蘇聯的情況——右派權貴出錢組織,左派民眾熱血前沖,最后右派權貴摘取執政果實,左派民眾窮困潦倒依舊。
左派力量承擔不起開創新時代的重擔!得出這樣的結論不是沒有依據的。眾所周知,執掌一個國家政權要比管理一個企業更困難,把一個普通員工驟然升到總經理的職位,他是經營不好這家企業的,因為他既缺乏當領導的專業技能經驗,也無充裕的資金和后援團隊,這又如何能讓周圍的其他勢力信服擁戴呢?恐怕出難題,設陷阱的情況會更多。今天的左派多屬于平民階層勢力,其社會角色決定了他們有摧毀舊體制的蠻力和熱情,而沒有重建國家新體制的辦法和資源。當年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取代國民黨重建新中國,是因為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在根據地積累了大量的國家管理經驗,并且有充足的糧食、物資、金錢儲備來支撐他們破而后立。但是,今天中國的情況不存在當年左派執政的條件,一方面左派力量松散無序,沒有形成一個團結嚴密的組織,另一方面如果國家出現大動蕩,他們拿不出迅速治亂理難的辦法,最后注定要被民眾唾棄。就算退一萬步,他們有治國辦法,但是到哪里去找一大批廉潔的干部來執行他們的理想主張呢?毛澤東的干部團隊可不是一夜之間撒豆成兵變出來的,而是經歷了兩萬五千里長征、八年抗戰、三年解放戰爭,在血與火的考驗中錘煉出來的。
系統的內部運動必須有能量驅動,系統的外部運動必須有外力推動。今天的左派內無能量,自然也就無法上升到承擔領導責任的高度,而對于中國這個更大的系統而言,沒有強大的外力向上推,它的軌跡也只能向下墜,就像山坡上的圓球一樣,現在的執政黨努力求上進,但是在外人看來實際上是停懸于半山腰不動,實際上中共如果沒有在反腐和吏治方面做大量的工作,不斷改進,中國社會經濟到目前為止不會是一直發展的勢頭,早就在十年前崩盤崩潰了。
盡管在不斷努力求上進,未來中國發展的情形依然不容樂觀,習李執政這十年將是一個關鍵時間節點,我們會看到中國的一次大變局,變局是讓中國這個系統從此走向上行通道,還是走向下行通道呢?這要看外部力量的大小和方向:
1、在科技領域是否會出現引爆一次新經濟革命的力量?
從目前來看,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有可能導致電腦智能超越人腦智能,如果這一科技創新在近期有大突破,那么其引發的經濟革命將超越蒸汽機的發明。蒸汽機的出現代表了工具具有“自動能”,無需人力驅動,解放了人類的繁重體力勞動。而高智能電腦的出現代表了工具具有“自智能”,無需人智管理,解放了人類的繁重腦力勞動。由此而引發的智能經濟將打破舊經濟格局給世界各國經濟帶來的發展瓶頸,起碼會給人類帶來100多年的新經濟繁榮。
2、中共能否通過外部交流實現黨、政、軍的新生?
一場低烈度的戰爭有益于中國目前的現狀,近期高層對日的強烈軍事進逼態度實屬高明之策。同樣,逐步放寬對個各民主黨派的發展限制,讓他們承擔更多參政議政的工作,對中共來講是利大于弊的。原本建國之初,中共向民主黨派的承諾就是如此,而且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民主黨派參政的比例是相當高的,但后來隨著各種思想運動的鎮壓,民主黨派已經漸漸變成裝點門庭的符號,被圈養的籠中鳥,這一演變結果只能讓世人嘆息。古人尚且知道,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今天的執政黨如果還不能理解反對派的適度存在有利于自身生存進化的道理,那也只能安樂中繼續速朽了。
3、中國的社會風氣能否由經濟至上轉向科技至上?
決定未來10年中國是否能向上發展,看看中國的經濟導向,教育導向是什么也就一清二楚了。假如經濟政策依然讓蓋房子的商人最賺錢,那么中國的企業家精英們自然會紛紛涌入房地產業去食肥逐利,沒有人會關心什么高科技。假如教育政策依然是讓學生死記硬背考高分,那么我們的下一代人才還會是缺乏創造力的手足型人才,無法做頭腦型人才。
中國靠賣資源和低廉工資來賺錢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沒有高科技創造的新產品,我們就無法對國外交易保持高額盈利,獲得發展的“新動力”。而光靠內需是很難拉動經濟向上發展的,最多也只能保持穩定。因為高度的貧富兩極分化現狀決定了,富人的消費資金會流向國外,而窮人的消費資金又非常有限。
今天世界經濟環境和科技環境正在發生巨大變化,中國這個系統如果不能順應變化,重新回歸科技強國之路,提前做好技術儲備和人才儲備,那么一旦劇變發生,新經濟模式和新科技不僅會給人類帶來繁榮,也會以摧枯拉朽滌蕩舊勢力。當年蒸汽機的發明和廣泛應用讓無數農民家庭破產,讓無數封建國家淪為殖民地,這一幕歷史在將來依然會重演。
圣經曰:日光之下并無新事。只要社會發展歷史是由人類來主導的,那么它就擺脫不了人性人心的局限,歷史不會簡單重復,但會驚人的相似。
古人云: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誠哉斯言!有些話就不說得太清楚了,最后附詞一首作結束語吧。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
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作者:袁勁松
歡迎進入:普洱中國商城更多精彩:云茶坊
(本文來源:云茶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