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全力打造普洱茶產業優勢品牌,做強做大普洱市茶產業
發布時間:2025-01-27 點擊:34
圖為:生態茶園
衛星在市政協“整合資源,打造品牌,做強普洱市茶產業”專題協商會上強調突出重點創新舉措:全力打造普洱茶產業優勢品牌
6月24日,普洱市政協召開“整合資源,打造品牌,做強普洱市茶產業”專題協商會,就打造普洱茶強勢品牌進行研討。市委書記衛星,市委副書記、市長楊照輝出席會議并講話,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善強出席會議,市政協主席白文彬主持會議。
衛星指出,品牌是知名度、認知度、美譽度與忠誠度的綜合體,農產品品牌化有助于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規避市場風險,降低消費者購買風險,推動農業現代化產業化發展。普洱要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突出重點,創新舉措,整體推進,務求實效,立足高品質、高品位、高品格,打造和推介以普洱茶為重點的特色優勢品牌。
怎樣打造以普洱茶為重點的農產品品牌?衛星強調,一是要樹立品牌意識,選準品牌定位,要充分認識品牌在市場競爭和企業發展中的作用,通過對市場消費趨勢和競爭態勢進行分析研判,細分市場、明確定位,抓住消費者的心。二是要依托地方文化,豐富品牌內涵,要充分挖掘利用好地方的歷史、文化、旅游等資源,把地方特色文化注入其中,豐富農產品的文化底蘊,提升品牌文化品位。三是要積極培育龍頭企業,夯實農產品品牌根基,引導農產品市場向區域化、規模化、專業化方向發展,培育對市場具有更大影響力的居于領導地位的農產品品牌。四是要建設農產品傳播渠道,拓展農產品品牌空間,積極探索和實踐新的農產品分銷傳播渠道,充分發揮企業的市場主體作用,培育企業“品牌共贏圈”。五是要建立品牌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提高社會信任度,把農業生產各環節納入標準體系化管理,提高農產品的質量、檔次、安全性,提升品牌農產品社會知名度和美譽度。六是政府要加強協調領導,有針對性地制定并落實扶持政策。
楊照輝從政府層面就如何做強茶產業提出了要求,一是要在扶持龍頭企業上尋求突破,各級政府部門要從搭橋、融資、優化服務等方面加大龍頭企業扶持力度,鼓勵企業兼并重組發展壯大。二是要在整合基地上尋求突破,規范基地合作方式,完善基地建設標準,提高基地建設水平。三是要在打造品牌上尋求突破,要打造知名品牌,維護好產品品牌,拓寬營銷渠道,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四是要在創新發展上尋求突破,要強化科技支撐,推廣技術創新,塑造和提升茶文化,把茶產業真正打造成為普洱綠色發展的第一窗口、第一名片和第一品牌!
會上,4位省內外知名茶專家、學者進行了專題發言,我市茶企業代表和部門政協委員圍繞主題進行協商發言。(刀瓊芬)
圖為:普洱茶研究院科研人員對普洱茶進行研究。
做強做大普洱市茶產業:整合資源,打造品牌
核心速讀:目前,全市茶園面積達296萬畝,其中:野生古茶樹118萬畝,古茶園面積18萬畝,現代茶園面積160萬畝。我市茶園面積、產值均居全省第一。全市有加工能力1噸以上企業2173戶,主要的加工企業178戶,獲得qs認證加工企業230戶,規模以上企業15戶,先后成立了796個茶葉專業合作社,茶區遍布10縣(區)、103個鄉(鎮)、960個村委會,涉及130多萬人。2015年茶產業的產值達到187億元。2016年1-5月,共生產干毛茶3.13萬噸,增長7.1%,毛茶均價47元/公斤,增長7.13%(最高價是景東彝族自治縣漫灣鎮茶窩子茶廠的毛茶17000元/公斤、最低價是景福鎮芹菜塘的毛茶14元/公斤),春茶總產值62.89萬元,增長89%,茶農純收入7.65億元,增長6.29%。全市初步形成了以重點企業為龍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小微企業為補充,茶農為支撐的發展體系,茶產業成為全市脫貧攻堅的重要支撐產業。
提高管理水平:提升茶葉品質
數說:無公害茶園面積46.07萬畝,茶園獲得有機認證6.67萬畝,11.5萬畝茶園進入有機認證轉換期,無性系良種茶園面積達76.32萬畝,改造提升151個茶葉初制所。
建設生態茶園。我市從2010年起,在全國率先實施生態茶園建設,共投入3.3億元資金在近160萬畝的現代茶園每畝套種8-10株不同品種的樹木,大力推廣“高密度留養”,建設生物多樣性豐富的立體生態復合茶園。制定了《普洱市茶園施用農藥化肥目錄》,通過協會、合作社及村規民約約束全市茶企業和茶農嚴格遵守,按照“綠色、生態、有機”的標準生產茶葉,從源頭上杜絕不符合標準、有殘留的農藥、化肥施用到茶園中。2015年9月,國際中國環境基金會在中國的第一個“有機茶示范基地”落戶普洱。
推動標準化生產。2013年投入2億多元改造提升151個茶葉初制所,推進茶葉標準化、清潔化生產。發揮國家普洱茶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作用,為消費者提供“優質、安全、放心”的茶產品。
推廣良種。先后培育出省級品種云梅、云瑰、矮豐,市級品種雪芽100號、短節白毫、木蘭1號、普景1號等無性系品種。截止2015年底,全市無性系良種茶園面積達76.32萬畝,占總面積的47.8%。
圖為:現代化的茶產品生產線。
完善行業標準:打造區域品牌
數說:有中國馳名商標1個,云南省著名商標29個,云南老字號2個,普洱市知名商標39個。
為實現普洱古茶的唯一性和排他性,建立自己的標準,體現地域特色,以普洱景邁山古茶林申遺為契機,出臺《推進普洱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打造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普洱茶品牌工作方案》,組建了景邁山茶企業誠信聯盟,建立了集中加工、全程監控、信息可查詢的質量追溯系統,制作了統一使用專用標志,確保生產出的每片景邁古茶都可追溯、可信任、可查詢。為全市其他25座古茶山和其他茶園標準制定、品牌保護、價值提升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聚合科研機構、質監部門、行業主管部門、企業、茶農的力量,制定符合我市的茶葉種植、加工標準和市場準入標準,為區域品牌、企業品牌保護提供堅強保證。目前,《普洱茶儲存指南》、“茶交中心市場準入標準”編制工作有序推進。
加大對重點企業、骨干企業、小微企業和茶葉專業合作社的扶持力度,鼓勵企業參加專業博覽會和各種質量評比,提高品牌戰略意識。2011年,李記谷莊被評為“云南老字號”;2012年,“龍生”商標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普秀”“瀾滄古茶”“普克”和“帝泊洱”分別獲得全省十大品牌和優秀品牌,2014年,李記谷莊品牌在第十屆國際名茶評比中榮獲4個金獎。“祖祥”“原生”茶葉獲國際有機認證。
圖為:太陽能烘干系統
加強網絡營銷:推進“互聯網+”建設
數說:完成電子競價業務1億元,完成掛牌業務2億元,注冊開店企業150余家,上線產品1948個。
2016年5月31日普洱茶交易中心正式上線,中心將開展大宗商品競價、珍稀產品競價、臻品發售、線上訂制、投資產品發售、產能預銷售等業務,實現產品的線上交易、線下配送業務。中心配套的倉儲項目已經注冊成立,預計10月開工建設。目前,注冊開店、上線產品1948個,其中茶葉占43%以上。
圖為:普洱茶加工大賽
加強文化宣傳:拓展普洱茶影響力
數說:成功舉辦了十四屆中國普洱茶節,《普洱》雜志評選為“中國最美期刊”,是云南省唯一入選的刊物。
自1993年以來,普洱市成功舉辦了十四屆中國普洱茶節,其中,第十屆、第十二屆分別在上海、北京一線城市舉辦。2005年的“馬幫進京”、2007年的“百年貢茶回歸”,2013年在普洱召開的2013國際茶業大會、第八屆中國云南普洱茶國際博覽交易會和第十三屆中國普洱茶節,2015年第二屆兩岸四地茶文化高峰論壇暨第十四屆中國普洱茶節、2015國際農商品牌發展(北京)論壇等重大活動的承辦,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擴大了普洱茶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把普洱茶推出國門,推向世界。此外,《普洱茶文化大觀》等一大批普洱茶著作的出版,有力地推動了普洱茶產業的蓬勃發展。
圖為:普洱茶制作
加強科技研發:創新普洱茶新產品
數說:研發出普洱茶系列新產品30多個
2008年開始實施“科學普洱行動計劃”以來,普洱茶產業的數字化、標準化、功效化、規模化、品牌化進程加快。“普洱茶降血糖功效”研究成果已通過云南省科技廳科技成果鑒定,相關發現和成果已經申請國家發明專利保護,多項科研成果與生產企業實現了對接,研發出普洱茶系列新產品30多個。各茶葉企業不斷研發新產品,拓展產業鏈。如瀾滄古茶公司開發的“烏金”普洱茶膏產品、陳皮普洱,投放市場深受消費者喜愛;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團有限公司實現了曬青茶產品質量可控,同時進行了多茶類、原味茶珍的研發。(本文圖片由本報王承吉/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