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云南中茶7581熟磚與昆明茶廠的神秘面紗
發布時間:2025-01-27 點擊:54
圖為:2017年中茶7581熟茶磚
臺灣自早就是一個知名的產茶區,從日治時期的外銷剪仔茶到70-80年代的鹿谷茶和東方美人茶再到90-00年代的阿里山茶和梨山茶,臺灣從來不是一個缺茶的寶島,臺灣人會種茶,懂制茶,也愛喝茶——我記得我從小就喝茶,在我居住的城市里幾乎家家戶戶都有泡茶桌和大小茶具,閑來無事三兩好友相聚喝茶已經成為一種生活習慣,連臺灣人的日常招呼語都是“有空來家里泡茶喔”,其普遍性可見一斑。
相對于臺灣茶的普遍性,普洱茶在早期臺灣的發展史可謂之“夾縫中求生存”,早期普洱茶大多是船員為了賺外快從香港走私夾帶進來,然后隱身在茶行一角或者廉價的古董店中販賣,企圖在某些晚上喝茶會睡不著的茶客或者買茶來養壺的發燒壺友中分一杯殘羹。那時候走私進來的普洱茶大多是廉價的入倉熟茶,大部分都還留著濃濃的霉味,因此“普洱茶就是臭普茶”的名聲不脛而走,而7581磚因為是走私大宗,于是7581磚幾乎就成了臭普茶的代名詞了,這是早期臺灣茶人的集體記憶。
我大約是在1999年開始喝普洱茶,第一口喝到的普洱茶就是7581磚,那是上班同事拿來辦公室當做公關茶時喝到的(主因是便宜,同事們喝再多也不心疼),雖然覺得不是很好喝,可因為是別人請喝也不好意思拒絕。我因為天天喝同事請喝的普洱茶,不好意思,于是也去茶行買幾片普洱茶回請大家,第一片買的普洱茶也是7581磚(主因也是便宜,同事們喝再多也不心疼)。說實在的那時候也不太懂,總以為普洱茶=臭普茶=7581,直到后來上網才知道,原來臭普茶還分成生茶和熟茶,而7581磚不過是熟茶的其中一種而已,于是我便一頭哉入普洱生茶的陣營中,多年來遍嘗各種生茶滋味,許久不再碰7581臭普茶,直到近兩年才發現……疑?怎么早期毫不起眼的7581磚(臭普茶)經過多年的轉化后竟然變成這么好喝?
就因為7581磚的神奇變化,我在2011年四月特地去了一趟云南,想要一窺7581之所以成為7581的神秘面紗。
由于去年(2010)中糧出品的7581熟磚在臺灣賣的很夯,所以這次我在行前便有計劃的打算采訪一下昆明茶廠,經過臺灣的鐘先生和廣州的張先生的大力牽線,得知中糧中茶的總經理賈鵬將在4/9到昆明茶廠視察開會,于是便把機票訂在前一天到達昆明。想不到4/8下午剛剛才到達昆明機場,中糧的廣州經銷商張先生突然打電話告訴我,賈鵬已經完成視察,即將在今天晚上七點鐘的飛機回到北京,于是我臨時改變行程匆匆的前往位于昆明市區的中糧辦公大樓。
賈鵬,何許人也?
此人原任云南省中茶公司的總經理(云南中茶,下轄昆明茶廠和云南茶廠),2006到2007年時,賈總捉住普洱茶大漲的機遇,拼命接單狂沖產量,但是云南中茶轄下兩個茶廠的生產量嚴重不足,因此他遽然實施前所未見的“貼牌制度”,以中茶的商標賣給經銷商大量的委外生產(印紙賣錢),以便應付高達兩萬噸以上的訂單。此舉雖然為中茶公司賺進大把鈔票,卻也引來普洱茶界的許多批評,認為是因為中茶公司實施貼牌政策才讓普洱茶在2007年大跳水。
實際面對賈鵬,我感覺此人的舉止/氣勢甚佳,言談之間頗有官威,卻又不時流露出輕松自在的神情,思路清晰有條理,面對各種話題信手拈來皆能侃侃而談,一副北京來的大官風范。聊天中我們不免說到2007年普洱崩盤的話題,他說:雖然大家到現在還在罵他,但是經過三年后,他還是不認為自己當初的政策有錯,畢竟當年有當年的時空環境,中茶雖然貼牌,所委托生產的普洱茶品質或有良莠,但是絕對沒有瑕疵,經的起歷史的檢驗……他又說:經過了三年的市場整理,目前的普洱茶已經撥云見日,因此從今年起,中茶即將火力全開,生產優質的普洱茶來重振中茶牌的歷史雄風。
見到了賈鵬,我向他提出參觀昆明茶廠的要求,而他也很大方的應允了,還交代干部們一定要好好的替我介紹茶廠的一切。
昆明茶廠原屬于中茶公司的直屬下級單位(茶品代號為1),其生產線下最有名的產品當屬7581熟磚,所謂的7581顧名思義,前面數字的75代表他的開始生產年份,8代表他的主要毛料級數(粗老葉),而1指的當然是昆明茶廠了(勐海的代號是2,下關的代號是3)。
7581磚是否從1975年開始生產?這一點我不得而知,不過“整個80年代到90年代的熟磚系統基本上都是由昆明茶廠的7581磚主宰”這一句話說出來應該沒有人可以否定的了。那是因為當年生產熟磚的景谷茶廠已經停產(最后一批景谷熟磚應該是79文革磚),而勐海茶廠的主力是熟餅(例如7572/8592),下關茶廠的主力是熟沱(例如銷法沱),于是三大國營茶廠各有所長,一個做熟磚一個做熟餅一個做熟沱,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各作各的,倒也相安無事。
直到90年代事情開始起了變化。
90年代初期,昆明茶廠因為經營不善負債累累,終于宣布破產。到底為什么一個國營茶廠會負債累累?詳情我也不知道,很有可能是當時的熟磚仿品太多也是其中一個因素吧,盡管昆明茶廠在當時為了打擊仿品而貼上“雷射標簽”卻也無濟于事(仿品7581也跟著貼雷射標),于是在宣布破產后沒兩年就正式關廠結束營業……
問題來了,既然昆明茶廠在90年中期就關廠下課,那為何目前的市面上卻依然有許多90年代貼有雷射標簽的7581磚?難道這些熟磚大部分都是假的?——倒也不是,據說昆明茶廠結束營業后,廠里面的員工為了維持生計,于是依循著“員工自行接單生產”的模式,由廠里的職工接掌茶廠繼續運作,自行出貨,一直維持著“倒而不閉”的尷尬狀態,直到2006年普洱茶翻紅后也跟著順勢覓地開張,在目前的新址重建昆明茶廠。
參觀過位在昆明市區的舊茶廠后,我接著來到市郊的新茶廠。這個新廠是2006年才遷過來的,茶廠的腹地很大,環境優良,廠長親身在會客室熱情接待,我說明來意后,由廠方的技術人員導覽參觀7581磚的制作程序,其流程分別是毛料過篩,秤種備料,機器蒸壓,茶品攤晾,烘房干燥,成品包裝等,接著我又參觀儲存毛料的倉庫,一進入倉庫,馬上聞到熟悉之極的7581味道,那種熟茶味道很特別,迥異于其他茶廠所生產的熟茶風味,也是7581磚稱霸熟茶界近40年的獨特風味,于是我悄聲的問了工作人員:7581磚的獨特味道是否有秘密?是秘傳的握堆技巧?還是獨特的配方技術所致?
工作人員聽了我的發問嚇了一跳,連說不知情,于是我又問他是否可以帶我參觀昆明茶廠的渥堆車間?他說:不太可能!因為昆明茶廠的渥堆車間并不在茶廠內,甚至早在很久以前就不在昆明渥堆了,而是在勐海地區渥的堆。聽到這個秘密后,換成我我嚇了一跳,原來昆明茶廠的渥堆車間不在昆明,而在勐海!
參觀完茶廠,又跟廠長來了一場茶敘,我開門見山的跟廠長說想去參觀昆明的渥堆車間,果然廠長也是一臉為難,直說有困難。我說:廠長您也不必派人陪我去,您只要告訴我渥堆車間的廠址在哪里,并告知當地的管理人員這件事,我會自己想辦法去采訪的。最后在廠長為難的表示會“盡量安排”的尷尬氣氛下,我離開了昆明茶廠。
為什么茶廠上下對我提出要參觀渥堆車間的要求這個為難?說實在的他們神經太過敏,我不過一個外行人,光看一眼能學到什么?又或者渥堆車間里面有和不可告人的秘密藏在里面?反正我離開昆明茶廠的時候便隱隱知道這件事不易成,肯定生風波!果然,當我依約在潑水節過后打電話給茶廠的聯系人(潑水節是傣族的年節,西雙版納各地都放假一個禮拜),他的手機果然關機了,怎么都聯絡不到人,看來茶廠正是要使這招“機遁”!但我可也不好相與,早知道會發生這事,在潑水節這幾天到處明察暗訪昆明茶廠勐海渥堆車間的下落,憑著蛛絲馬跡竟然讓我找到了這個秘密基地!
才剛進入基地大門,馬上被門衛攔下,我跟駐廠的技術工程師說明來意后,還是不得其門而入,于是我發威天花亂墜的工夫搬出了上級單位(昆明茶廠)跟上上級單位(中茶總公司)授權我來參觀采訪的說法,經過一連串辛苦溝通后才終于獲準進入這個秘密基地。當時負責接待我的是渥堆工程師葛先生,他大略的介紹昆明茶廠的渥堆車間,卻執意不肯開門讓我拍攝車間的內部細節,不得已之下我只好把相機拿得高高的從窗戶的隙縫里拍照記錄。我發現,昆明茶廠的渥堆車間跟其他茶廠的渥堆車間并沒有什么不同,卻能渥出與其他茶廠截然不同熟茶風味,這正是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了,于是我在參觀結束后的茶敘里跟渥堆工程師葛先生提出我的疑問,他一臉得意的跟我說:說穿了沒什么,所有秘密都藏在看不見的作業細節里,從渥堆的高度,溫濕度控制,翻堆時間,控制優勢菌的消長,還有各級毛料的拼配經驗等,就是這些細節造就出別人無法模仿的昆明7581磚。(本文來源: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