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杰:普洱茶專業窖藏的幾個要點
發布時間:2025-01-24 點擊:42
我們以前習慣將普洱茶堆在類似倉庫的地方完成它后發酵的過程,甚至在這方面總結了諸多有關地域的差別及高溫高濕的手段。但是,未來我們可能讓這一過程邁上一個新的臺階:嘗試更科學的專業窖藏。目前,茶葉化學正在興起的一個邊緣學科:茶葉貯藏化學,就是探討這方面的課題。
圍繞普洱茶專業窖藏,有很多問題急待我們解決。這其中有四個問題需要我們重點思考:
第一,硬件設施必須滿足普洱茶后發酵過程中微生物分子生態學的要求
這里有兩方面內容:一是“窖”的屬性。“窖”是普洱茶后發酵的場所。只要是“窖”的概念,絕大部分是密閉的,既不能設有窗戶透光,也不能開辟通風孔。這樣做的目的是有意識地制造半厭氧環境,促使普洱茶中酚類物質產生降解、縮合、還原,使大分子物質一次次向小分子轉化與過渡。這中間即使有間斷性換氣的要求,也需要特殊的空氣靜化設備來完成。與我們日常接觸的倉庫通風孔和換氣扇有很大的不同。同時,它的墻壁與頂棚應是火山巖或帶有蜂窩孔的石材,便于微生物的“寄宿”,且頂棚應呈拱形(因微生物喜圓形,忌直角);二是固態發酵對環境的要求遠高于液態發酵(專指窖藏而言)。這是因為液態發酵是將液體(如葡萄酒或白酒)灌裝在玻璃瓶與木桶里,與窖內的空氣產生“相對”隔絕。因此對窖內空氣、微生物菌群、人員的流動要求不是太高。普洱茶的后發酵則不同,因為它仍然維持固態發酵,是將產品始終裸露在空氣中,接受特定環境微生物“侵擾”與“占領”。因此除了密閉的要求,更重要的是人流與物流分開,人員進入物品區必須二次更衣與消毒,避免雜菌侵入及二次染菌(也叫二次污染)。
第二,科學的功能布局
我們之所以在普洱茶窖藏的前面冠以“專業”二字,就在于它不能是酒窖的簡單抄襲。要求達到生物發酵的要求,其“窖”的功能布局最好為三進式結構:一進為服務區(含接待、品茶交流、產品陳列、貨品收進與發放等);二進為輔助區(含一次更衣消毒、感官審評室、理化室、微生物菌種培養室、普洱茶特征性微生物樣本室、水處理室、貨品中轉區等);三進為核心區(含二次更衣消毒、人流通道、物流通道、若干發酵室等)。這種功能布局其技術復雜性遠高于酒窖,當然也更符合普洱茶后發酵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