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國著名古茶山之一的景邁山萬畝古茶林
發布時間:2025-01-10 點擊:45
說起普洱茶,自然想到景邁山萬畝古茶林。瀾滄江畔的景邁山,是中國著名古茶山之一,因這里有種植年代久遠、保存完好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林,被譽為“茶樹自然博物館”。景邁古茶,滋味厚重,茶香濃郁,讓每個人味蕾回味無窮。千百年來,“茶”是生活在這里的布朗族、傣族等少數民族的信仰。景邁山古茶林距普洱市中心城區237公里,分布在景邁、芒景、芒云3個行政村范圍內。世界文化遺產申報核心區有10個村寨、三片古茶林,其中,有9個是中國傳統村落,主要居住著布朗、傣2個世居民族。申報緩沖區有5個村寨。
景邁山古茶林已有上千年的種植歷史,從元代起,普洱景邁山古茶林的茶葉已是孟連土司敬獻皇帝的貢品,茶葉銷往中原地區及緬甸、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目前,遺產區內有1.8萬畝古茶林,古茶樹達100多萬株。這片生機盎然的古茶林,至今仍保留著人與自然環境相適應的特殊的茶樹栽培與茶葉加工技術。
2010年普洱景邁山古茶林申遺工作悄然啟動,2012年9月,景邁山古茶林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公布為全球重要農業遺產(giahs)保護試點;2012年11月,景邁山古茶林成功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13年5月,普洱景邁山古茶林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3月,如期向國家文物局提交申遺文本等文件。
在景邁山,千年傳承的不僅僅是手工制茶的古法,更有流淌在每個茶農心中對自然的敬畏。每年4月,景邁山古茶林里,正是春茶繁茂時節,山上的布朗族都要舉辦“山康節”,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活動便是祭茶祖。在芒景村的巖冷山上,布朗族人祭祀茶祖,向千年古茶樹頂禮膜拜,表達對祖先和大自然恩賜的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