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茶小心喝
發布時間:2024-12-28 點擊:29
無論在大小飯店用餐時,服務員都會熱情地奉上一杯免費茶水,這是食客們再熟悉不過的服務了。食客們一般都不會在意茶水的好壞,然而這些幾元錢一斤的廉價茶葉泡出來的茶水,質量和衛生狀況令人擔憂。
在夫子廟附近開飯店的老板朋友告訴記者:“現在的生意是越來越難做,為了留住回頭客,吃飯時要送小菜、送茶水,成本太高了,幾百元一斤的茶葉肯定不能用,幾十元一斤的茶葉也用不起,只能買幾塊錢的,要不賺什么錢啊。反正茶水不要錢,吃飯的人哪管,也就是喝個味。”據這位小老板透露,這些便宜的茶葉在丁家橋、下關、長虹路等茶葉批發市場都能買到。
隨后記者又走訪了六七家小飯店,發現飯店一律是用看不到茶葉情況的水壺或茶壺泡茶。在和燕路上的一家飯店,記者打開茶壺蓋,發現里面的茶葉摻雜了大量茶梗,記者詢問一邊的服務員,“這是什么茶葉”,服務員表示飯店用的都是這種茶葉,茶葉都是老板買的,她也不知道,可能就是這個品種吧。記者追問“會不會喝出什么毛病”,服務表示飯店開了這么久還從來就沒聽說喝茶葉喝出問題的,絕對可以放心喝。
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用茶葉進行的實驗證明,多種茶葉均有不同程度抑制和阻斷亞硝胺形成的效果,其中尤以綠茶和烏龍茶的效果最為明顯,而龍井茶的抑制和阻斷效應居各種茶葉之首。
調整原致癌物質的代謝過程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會有多種外來物質隨著食物、飲水而進入人體。人體內具有完善的酶體系將這些外來有害物進行代謝,將它變為極性的無毒化合物,排出體外。人體肝臟微粒體中的多功能氧化酶就具有執行對各種外來物進行氧化代謝的功能。這種多功能氧化酶是一個酶復合體,其中細胞色素p—450起著主要的作用,它具有雙重性作用,一方面對親脂性外來物質,特別是有毒物質進行氧化代謝,起著解毒的功效,但另一方面許多原致癌物或原致突變物,也必需通過微粒體酶系的代謝活化,形成致癌物或致突變物。研究表明,茶葉中的多酚類化合物和兒茶素物質,具有抑制某些能活化原致癌物的酶系的作用,對其代謝過程起著調節和控制的功效。
直接和親電子的最終致癌代謝物起作用除了上述抑制最終致癌物形成的機理外,已形成的最終致癌物就可能對原致癌基因進行引發或促成,因此直接和親電子的最終致癌代謝物起作用,改變其活性,而減少對原致癌基因的引發和促成,這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癌癥誘發可能性的降低。研究表明,茶葉中的茶多酚和兒茶素類化合物,可使最終致癌物的數量減少。根據用不同活性組份的研究表明,其直接和最終致癌物起作用的活性次序依次為:egcg>ecg>egc>ec。
抑制致癌基因與dna共價結合現代醫學研究認為,只有少數化學致癌物無需生物體內代謝活化而可直接和細胞大分子發生親電子反應,大部分的化學致癌物必須通過生物體內酶體系的作用,使其變為具有親電子性的代謝物,這時它們才有可能和富含電子基因的大分子化合物相結合。生物體細胞中的dna、蛋白質等大分子存在大量富含電子的基因,因此化學致癌物極易和細胞內的上述大分子進行共價結合,形成加成物。由于致癌物插入到dna分子中,使得這些分子的結構發生歪曲和畸變,造成遺傳信息傳遞錯誤,進而影響dna的復制和轉錄,結果細胞發生突變和引發致癌。研究表明,茶多酚和兒茶素類化合物可使共價結合的dna數量減少34~65%,其中尤以egcg、ecg和egc的效果最為明顯。綠茶茶多酚的效果與egcg效果相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