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鑒商品大紅袍
發布時間:2024-12-27 點擊:38
武夷名樅中數大紅袍享有最高的聲譽,可謂是“茶中之王”了。大紅袍的特異品質,使巖茶愛好者對它充滿了好奇心,早年坊間就充斥著各種傳說。有的說:茶生在絕壁,人莫能攀,每年茶季,寺僧以果餌山猴采之。還有的說,樹高十丈,葉大如掌,生峭壁間,風吹葉墮,寺僧拾制為茶,能治百病。當地還傳說大紅袍為巖上之神所有,寺僧每于元旦日焚香禮拜,泡少許供佛前,茶可自顧,無需人管理。有偷竊者,立即腹痛,非棄不愈,因此系神所栽,凡人不能先嘗。
大紅袍產于天心巖九龍窠的高巖峭壁上。兩旁巖壁直立,日照不長,氣溫變動不大,更巧妙的是,巖頂終年有細小甘泉滴落,滋潤茶地,隨水流落而來的還有苔蘚類的有機物,肥沃土地,使得大紅袍天賦不凡,得天獨厚。
據行家評定,大紅袍的品質非常有特色,與其它名樅對照,大紅袍沖至第九次尚不脫原茶真味,即我們常聽到的“九泡不失原滋味”,而其它名樅一般沖泡七次滋味就已淡薄。
現在,游客在武夷山游覽時,在正對著大紅袍母樹巖壁的地方就有一個竹樓,那里可以用滋潤大紅袍茶樹的山泉水沖泡這個巖茶中的極品,領略范仲淹詩中所說的“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風飛”的意境。
第一評:
本次我們選取了一泡2008年的中火正巖拼配大紅袍(又稱商品大紅袍),依舊以不同用水、不同水溫以及不同用具沖泡,來了解不同條件下中火拼配茶的表現差異。
不同沖泡用水
我們選取了在北京市場上比較常見的三種水,農夫山泉(千島湖)、香山產的桶裝礦泉和藍澗礦泉水,同樣的投茶量、同樣的水溫和同樣的浸泡時間用同樣蓋碗沖泡,檢測不同水質對這泡拼配大紅袍的影響。
用具:白瓷蓋碗、公道杯、品茗杯
投茶量:5克
第一泡:
水溫:沸水
方法:順碗邊注水
浸泡時間:1分鐘
品評:
農夫:湯色褐黃、亮,滋味濃醇較厚重,苦微澀回甘,香氣濃沉,帶花香。
香山:湯色基本同于農夫山泉,滋味濃郁度,刺激較強于農夫山泉,略帶雜味,香氣濃,帶花香,上揚。
藍澗:湯色褐黃偏紅,明顯重于前二者,滋味濃醇、厚重,相對下沉感明顯,刺激較強,香氣濃郁,帶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