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樹上的一片葉到杯中的一片茶
發布時間:2024-12-23 點擊:32
一直很想知道,赫赫有名的龍井茶為什么會這樣清香甘醇。
一直也很想了解,從樹上的一片嫩綠的葉芽,到杯子里的一片茶葉,“龍井”究竟經歷了怎樣的“華麗轉身”?
戴著葛老漢花2塊錢從村小賣部里買的草帽,我沿著羊腸小道跟著他的腳步上了山。遠遠地就能感受到綠色的魅力,一片清涼,一片香。
葛老漢不愧是爬山高手,他腿腳比我麻利得多,遇到有坎的地方,還回過來拉我一把。
上午十點的陽光,已經有點火辣辣的了,剛開始沒感覺到,等到爬上半山腰,才發現已經汗濕了一片。
采茶太辛苦
原本以為采茶很輕松,上山采了以后才發現,這實在是個辛苦活。
“姨媽”耐心地教我:采茶的招式一般是這樣的,籮筐背在左手邊,兩只手齊上陣,動作要又快又狠,看準茶芽趕緊下手。掐的時候要選準“尺寸”,掐一厘米半的樣子就夠了,這樣茶葉才會外形漂亮。采茶的時候不能固定在一個地方采,要邊挪動身子邊采,這樣可以保證采的每一棵都是最嫩的,眼睛不要東張西望,要緊盯著茶樹。
就這樣,采了5分鐘以后,我的汗已經順著額頭往下淌;10分鐘以后,我可憐的頸椎已經隱隱生疼,渾身好像有小蟲子爬過一樣癢得難受,還有我的胳臂,已經有點酸了,手指甲也被染上了黑綠色。
忽然,我很能理解葛老漢的兩個兒子:采茶真的是太辛苦了,純力氣活,又機械又枯燥。
折騰兩個小時,炒出36克茶葉
一上午的采茶還是有收獲的,我的籮筐底部已經鋪了一小層茶葉了。既然是自己親自摘的,為何不把它變成茶葉做紀念?
葛老漢很樂意教我炒茶技術。他給我戴上炒茶的白手套,從籮筐里抓了一小把,手把手教我。“茶葉要平鋪在鍋底,用手掌按住茶葉,沿著鍋底快速滑動,最好是沿著一個方向用力,勁要均勻。”
炒了兩把,葛老漢實在看不過去,干脆親自炒了起來。第一遍炒制花了半個多小時,鮮嫩的茶葉變了顏色,但是還沒完全變干,有些茶葉因為我的手法不對,被我碾碎了,葛老漢連說可惜。
炒到第四遍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四點的樣子了,茶葉終于變成了干扁形,聞起來很香。到底是自己炒的茶葉啊(雖然葛老漢幫我炒了大半),我特別珍惜,捧在手里聞了半天。然后,心滿意足地找來錫紙袋子,小心翼翼地從鍋底弄出來。一稱,居然有36克,真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