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非常好的嘗試:2018年大益大麥普洱熟茶試用報告
發布時間:2024-12-08 點擊:50
一基本信息一
地點:河南 開封 三才堂
天氣:晴18℃
茶具:公道杯
容量:200cc
投茶量:1包≈1.6g
水質:純凈水
人數:2人
時間:2019.10.19
口感度:偏重
茶藝師習慣:溫杯時間略長,所有茶具溫度較常溫略高
職稱:茶藝師三級
參評人:杜老師 女 1年茶齡
沖泡者(本人):男茶藝師三級 5年茶齡
一產品介紹一
品牌:大麥普洱茶包
分類:普洱茶-熟茶
廠家:云南大益茶業集團有限公司
年份:2019
一說在前面一
第一次試喝大益的茶,之前各種經典款的口味記號太明顯了,開始測評前比較擔心會影響對茶包的判斷。
這也是第一次對茶包做測評,有點不知所措,按著正常程序來吧。如果以后機會多做幾次的話可能會比較有把握吧。
個人還是比較推薦身邊工作比較忙的朋友們喝知名廠家生產的茶包產品,一個是健康,放心,更重要的是便捷,比買一整套茶具放家里天天吃土實用很多。
想要把中國茶再次普及開來,尤其是在新一代年輕人中,茶包是個特別好的突破口。
一開始品茶一
外觀:
對于這個兩遍白色的點點,我以為是盲文,還專門去查了查對應表,但沒查到結果,不知道什么含義。
我看了幾個其他茶友對這個茶的測評,但似乎很少根據包裝上推薦的方式沖泡的,我決定老老實實的按推薦的方式來品嘗一下這個茶包。
打開盒子以后的樣子
單獨的一包
撕開包裝
個人的強迫癥又犯了,這個是在所難免的現象,但還是想提出來,具體看下圖:
拿出茶包后
這是個小細節,茶包太過粉碎導致已經有一些透過濾包散到了包裝里,看著不是那么的完美。(依舊吹毛求疵的我)
單獨茶包
我問了一下更有經驗的杜老師,這個茶包繩子的長度,是按照馬克杯的高度來設計的,因為馬克杯要比品茗杯的深度要深很多,身邊沒有現成的馬克杯來做測量,所以只好作罷。
開泡:
注入的是98℃水
看了幾次包裝上沒說用多少度的水沖泡,但又覺得100℃的水茶包會受不了,就用了落滾后的開水。
大概180cc的容量
按照推薦的水量進行的測評,這是15s以后的樣子
30s以后
明顯可以看到30s以后茶包里茶的水溶物質開始擴散,香氣慢慢的飄了出來,麥香味比較明顯。
45s以后
這個時候茶的顏色開始變深,香氣開始加重,茶的香味慢慢有了上升的趨勢。
1min后
感覺這個時候的香氣達到了頂峰,如果攪動一下,讓茶湯顏色均勻開來的話,相信會有寶石紅的色澤。
2min到
簡單的攪動了以下,最終茶湯定格在了酒紅色。透亮、色澤很鮮艷。
口感:
整體來說更偏向于大麥茶的口感,對于一般的喝茶者來說,這樣的口感更容易接受,至少比接受渥堆的味道要好很多。
同時,普洱的韻味讓這個茶的口感比單純的大麥茶多了很多厚度和層次,為研發這個茶包的團隊對大麥和普洱的比例調和點贊。
這個茶因為是一次性沖泡,容錯率很高,這點我很喜歡,不是我技術不行,而是能讓更多的朋友們不至于因為沖泡技法手法等各種因素,把一個好茶喝的很不美,對茶對人來說都是一種折磨。
也許是對大益普洱的口感印象太深,總覺得這個茶不應該是大麥為主,普洱為輔的一種搭配,結果好幾次的嘗試,終于找到了口感比較滿意的一次,具體的時間不太好確定,不過可以以茶湯的顏色來區分,各位茶友如果有機會上手這款茶,把茶泡到下圖這種茶湯顏色喝喝看,應該不會差。
最后:這次評測因為種種原因,拖了很久才做,但確實是一次非常好的嘗試。希望有更多的朋友能參與進來,大家不僅是朋友更是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