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灶和“加班茶”
發布時間:2024-12-04 點擊:28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期,成都居民還沒有燒蜂窩煤,煮飯炒菜都是燒柴火。燒柴的灶叫柴灶。為了節約能源,家家戶戶的灶門前,都懸掛一把“吊壺”。吊壺是泥陶燒制,形似茶壺。吊壺把上拴根繩索,吊在柴灶上面的房梁上。煮飯以前吊壺裝滿水,灶烘里面燒的火尾子冒出來,剛好飃在吊壺底底。飯煮好了,菜炒完了,吊壺里面的水也滾燙。因為煙熏火燎,吊壺燒的水一股煙煙臭,只能用來洗臉洗腳,不能當開水喝。柴灶的鐵鍋又煮飯又炒菜,也不能用來燒開水,隨便你洗得好干凈,燒出來的開水,面上總有油珠珠兒。所以,那時的居民要喝開水,別無他法,只有到“老虎灶”去打,老虎灶就是專門賣茶或賣開水的店鋪。
所謂老虎灶,其實就是一個巨大的火爐。爐子呈方形,比一張八仙桌還要大。爐子上面嵌著一塊兩三公分厚的鋼板,巨大的鋼板上面,切割出七八個、十來個圓洞。一把把燒水壺放在圓洞上面,一個老虎灶就變成了若干個小爐子。老虎灶燒煤炭,四五十公分的爐門,鏟煤的鐵鏟可以隨便進出。爐門打開,爐火通紅,熊熊烈焰,猶如虎口。也許,老虎灶的名字因此而來。
老虎灶燒水都用銅壺,銅壺把上,一周一遭全部纏繞著厚厚的麻繩隔熱,以免燙手。鋼板上燒水的銅壺很有講究,剛剛放上去還未燒開的水,壺嘴朝里面。鮮開滾燙的開水,壺嘴才會向外。開水兩分錢一瓶,打開水的來了,把溫水瓶放在門口一個木架子里面,溫水瓶不會倒,摻開水的時候也不會燙著手。一早一晚打開水的人特別多,老虎灶也從來不熄火。晚上八九點鐘關張,用厚厚的煤炭把火塌住蓋好。第二天天不見亮掇開煤炭,勾出炭花兒,一會爐火就燃旺。清早六七點鐘,老虎灶上熱氣騰騰的開水,絡繹不絕的買主,很是熱鬧。白天打開水人少一些,老虎灶的銅壺也只空閑幾把。街坊鄰居也乘機在老虎灶鋼板上烤個饅頭,熬點中藥,甚至端個鐵皮盅盅來煮飯。老板也不計較。
上世紀六十年代,順城街口子上有一個“山西會館”。本來是山西老鄉在成都交友聚會的場所,后來慢慢地形成一個茶鋪,茶鋪里面自然也有老虎灶。這個老虎灶更大,除了臺面上的十幾把銅壺,爐灶旁邊,還埋了一個像是汽油桶一般的鐵甕子。鋼板上銅壺燒的開水,主要用于給茶客摻茶。爐子旁邊甕子燒的開水,主要用于供應街坊。甕子上面接了個水龍頭,來打開水放兩分錢在灶臺上,各人直接從甕子里面放開水就行了。到了晚上,金錢板說評書,瞎子藝人敲道筒,更是座無虛席。
很多文人在描寫老成都茶館的文字中,這樣那樣的都寫了,唯獨還沒有看到哪個寫喝“加班茶”的。何為“加班茶”?喝過的茶,另外的人接到喝,茶水額外加班。
舊時成都,喝“加班茶”的人,幾乎都是好吃懶做,游手好閑而身無分文的“二流子”。這種人既莫得錢坐茶館,偏偏又離不得茶館這種熱鬧多事的場所。喝“加班茶”一旦被老板和幺師發現,輕則給你臉色,蹋謔你幾句。弄不好,還要遭大聲武氣的吆起走。
除了這些人,有的下力的走卒販夫也要到茶館喝“加班茶”。但這些人不會像“二流子”那樣又要喝,還要裝模作樣。這些人勞累一天,舍不得花錢坐茶鋪。走進茶館,大大方方,喊明叫響:老板,有莫得“加班茶”給一口來喝嘛。對待這些下力的苦命人,茶館老板一般都會慷慨答應。
醬園鋪留下的記憶是苦澀,糖果店留下的記憶是辛酸,老虎灶,留給我的,卻是熱烈與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