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人匯 | 潤心滌塵 仟茶和融--“潤仟”創(chuàng)始人黃小安
發(fā)布時間:2024-12-03 點擊:48
黃小安,一位畢業(yè)于教育專業(yè),從事了近十年的教育工作,卻在不惑之年毅然辭去云南省教育廳留學服務(wù)中心韓國部主任一職,回到家鄉(xiāng)廈門,做起遠在云南的普洱茶事業(yè),這讓很多人很不不明白“潤仟”創(chuàng)始人黃小安的初衷是因為什么?
這一切要從黃小安的外祖父葉永嘉先生說起。葉永嘉先生早期在印尼有“茶葉大王”之稱,現(xiàn)在在印尼的棉蘭仍然存有早期的茶葉加工廠——福昌號茶行。一九六六年,外祖父因印尼政府排華政策,舉家回國,定居在福建省漳州市云霄縣大埔鎮(zhèn)。從懂事起,每年春節(jié),黃小安隨母親回大埔過春節(jié),帶回那時憑票供應(yīng)的“種末”、“一枝春”等為數(shù)不多的茶葉。外公會用潮州出產(chǎn)的小瓷蓋碗沖泡出色若“醬油”的茶湯,細細品嘗,一邊會招呼著兒孫們也來喝喝。這在黃小安的記憶中是最初始茶的記憶。
“潤仟”創(chuàng)始人黃小安
閩南自古就是茶葉的故鄉(xiāng),隨著年齡的增長,所接觸的茶葉也越來越多,但真正震撼心靈的還是在云南茶農(nóng)家喝到的那口“古樹茶”。
2003年,普洱茶尚未讓中國大地的人們所認知,普洱茶價極其便宜。雖然茶價便宜,但茶葉畢竟是茶農(nóng)用來交換生計的來源,好的茶葉平日里是舍不得拿來喝的。日常生活中就是取些粗老的“黃片”在火塘上烤一烤,丟進大茶缸里用水一沖,便是一家人解暑的茶飲了。黃小安第一次喝到這“黃片水”,清甜甘冽,口齒生香,飲后生津不斷,想想,“黃片”尚且如此,茶葉的滋味定是妙不可言。
從2003年秋起,年年的春茶、秋茶均開始從易武茶農(nóng)那里收來古樹茶,壓成400克茶餅,2007年普洱茶葉市場崩盤,茶農(nóng)陷入重重的憂慮之中,茶價大跌,茶葉無人問津,黃小安開始思考了一個問題:茶葉炒作傷農(nóng)害市的后果。課題太大,求證無果,唯有自己親臨體證。于是,2009年年底,黃小安辭去了工作,帶著歷年收藏的部分普洱茶回到家鄉(xiāng)廈門,準備自己的普洱茶事業(yè)。2010年春,一場嚴重的“回南天”使帶回來的茶葉近一半發(fā)霉報廢,提醒了黃小安,福建、云南氣候的差異,于是又將注意力投向了倉儲上,向香港、臺灣、馬來西亞的前輩們虛心請教倉存的問題,以及酶在普洱茶后期轉(zhuǎn)化中所起的作用等等課題。
2012年,“潤仟”品牌成立,黃小安提出兩點:一、“潤心滌塵,仟茶和融”,良心做茶、專業(yè)做茶,立足普洱,但不排斥其他品類的茶,取眾家之所長。如,吸取武夷巖茶師傅們“看青做青”的良訓,不拘一格做好茶;二、“潤仟普洱、專注古樹”,普洱茶是喝未來的茶,離不開好的底子,而云南的深山處出產(chǎn)的高山百年大樹、千年古樹比比皆是。
2015年起,“潤仟人”開始啟動“全產(chǎn)品源頭可追溯”系統(tǒng),讓“潤仟”的茶友們喝到的每一款茶都明明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