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茶不再綠茶一統天下
發布時間:2024-11-30 點擊:34
溫州茶不再綠茶一統天下
日前,來自永嘉的一名工作人員在早茶節上展示一款茶葉。今年早茶節上出現了很多新的茶葉品種。
“世界綠茶看浙江、浙江早茶數溫州。”茶葉從加工工藝和品種上分為六種,即綠茶、白茶、紅茶、黃茶、青茶和黑茶。提起溫州茶葉,很多人都知道溫州產綠茶,而且上市早、名氣大。不過,記者日前從在市區松臺廣場舉行的第九屆溫州早茶節現場了解到,溫州茶已經不再是綠茶一統天下了--近幾年,溫州茶葉企業陸續研發和恢復了青茶、白茶、紅茶、黃茶等,這使我市的茶葉品種日益豐富,六大類茶葉占了五類。
綠茶:全省獨具特色
改革開放以后,我市相繼開發了永嘉烏牛早、平陽早香茶、瑞安清明早、甌海黃葉早、泰順三杯香、蒼南翠龍,形成了在全省獨具特色的溫州早茶,這些早茶都是綠茶。
青茶:有一定知名度
平時大家最為熟悉的鐵觀音、凍頂烏龍、烏龍等都屬于青茶。青茶特征:色澤青綠、湯色金黃。2003年,溫州楠源泉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從福建引進優質烏龍茶種在楠溪江石桅巖種植后,請經驗豐富的烏龍茶專業制茶師傅制成“鶴盛奇香”烏龍茶,在市場上獲得一定的知名度。2007年,永嘉烏牛早名茶開發場在從福建安溪引進一條烏龍茶生產線的基礎上,從福建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高薪聘請了茶技師,用烏牛早茶青(茶樹鮮葉)試制烏龍茶獲得成功。
近幾年,隨著全國紅茶市場的走熱,我市一些茶葉企業看到了商機。從2008年開始,我市一些綠茶企業開始研發高端紅茶。如今,樂清、瑞安、甌海、泰順、永嘉、蒼南、平陽、文成等地的茶葉企業都開始生產紅茶。
黃茶:重放名茶光彩
具有“黃葉黃湯”的特色,屬于輕發酵茶。黃茶可分為黃大茶、黃小茶和黃芽茶三類。平陽黃湯,亦稱溫州黃湯,就屬于黃茶。該茶始于清代,一度被列為貢品。其外形條索細緊,色澤黃綠,湯色杏黃明亮,滋味鮮醇。在上世紀30年代初期,每年有千余擔運銷上海、天津、北京等城市,而后因多種原因停產,加之原先茶葉加工由農民手工操作,缺少系統、書面的文字記載,以致平陽黃湯加工工藝逐漸失傳,茶市上不見其蹤影。
為了恢復平陽黃湯的加工工藝,讓歷史名茶重放光彩,早在1987年,在平陽縣農業局工作的林平與水頭名茶開發場的盧立浣、陳積柱開展合作,共同從事黃湯茶葉的加工研究,經過十多年的反復試制,一套完整的“平陽黃湯茶葉加工工藝”終于出爐。平陽縣農業局特產站副站長謝前途告訴記者,平陽黃湯以平陽特早茶為原料,以殺青、揉捻、悶堆發酵、悶烘與提香五道工序進行加工。目前,平陽縣水頭名茶開發場將平陽黃湯工藝成功運用。去年,該名茶開發場制作了250公斤平陽黃湯,在市場上頗受歡迎;今年,該開發場到目前為止制作了100公斤新茶,已被杭州、北京等地茶商提前預訂。
白茶:獲得市民青睞
外觀白色,是我國的特產。白茶由細嫩、葉背多白茸毛的芽葉加工,加工時不炒不揉,曬干或用文火烘干,使白茸毛在茶的外表完整地保留下來。白茶特征:白湯白葉、白毫滿身、湯色淺淡。我市蒼南縣曾生產過白茶。2008年,浙江銀奧茶業發展有限公司著手白茶的恢復開發。該公司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白茶一上市,就獲得了市民的青睞。目前該公司每年的白茶產量有1噸多。
紅茶:全國市場走熱
以適宜制作紅茶的茶樹新芽葉為原料,經萎凋、揉捻(切)、發酵、干燥等典型工藝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澤和沖泡的茶湯以紅色為主調,故名。紅茶特征為紅湯紅葉。我市的泰順、蒼南、永嘉等地,歷史上曾大量生產紅茶,最早生產年代已無法考證,但最盛時期要數上世紀50年代初。據了解,上世紀50年代初,因為前蘇聯人喜歡喝紅茶,溫州產的紅茶大量出口到前蘇聯。但由于種種原因,中國和前蘇聯關系惡化,我市由大量生產紅茶改為大量生產綠茶,茶農將鮮葉大多交給廠家,由廠家加工成綠茶,自己少量加工成紅茶存放著喝。后來,我市響應浙江省打造中國“綠茶之都”的號召,全面制作綠茶。
黑茶:我市沒有制作
由于原料粗老,黑茶加工制造過程中一般堆積發酵時間較長,因為葉色多呈暗褐色,故稱黑茶。此茶主要供一些少數民族飲用,其特征為湯色暗褐。目前在我市沒有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