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辦普洱茶馬古道節意義重大
發布時間:2024-11-19 點擊:52
茶馬古道是推進全國,乃至世界各民族大融合、大融通、大交流、大發展的極其重要的紐帶之一,它就像一條奔流不息的血脈,鏈接起了沿途各地的少數民族,推動和見證著人類的文明進步和發展,見證著普洱茶文化、茶馬古道文化和寧洱民族文化、歷史文化走向全國,走向世界、與日月同輝的璀璨歷史。 舉辦首屆中國普洱茶馬古道節,是寧洱縣各族群眾的共同心愿,這對推進全縣經濟社會的協調快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茶馬古道節將有利于傳承和弘揚歷史文化。寧洱是馳譽中外的“普洱茶”的核心原產地和集散中心,是古“普洱府”所在地,茶馬古道的源頭。千百年來,勤勞智慧的寧洱先民,經過長期對生長在寧洱這塊土地上的茶樹進行馴化、種植、加工,探索出了獨特的普洱茶加工工藝,鑄就了普洱茶這一弛名中外的歷史品牌。追本溯源,普洱茶的根在寧洱,普洱茶文化的源也在寧洱。普洱茶因普洱府得名,因茶馬古道而流傳世界、名揚天下。普洱茶興于東漢、商于唐朝、始盛于宋、定型于明、繁榮于清,三百多年前,普洱府奉詔貢茶,使普洱茶“享譽京華”。因普洱茶的瑞貢京城和對外貿易,明清時期,以普洱茶為核心,從寧洱起源,向國內外輻射出五條“茶馬古道”,即:一是由寧洱經昆明中轉內地各省、北京的官馬大道;二是從寧洱經下關、麗江、香格里拉進入西藏,轉至尼泊爾等國的關藏茶馬大道;三是從寧洱過江城,入越南萊州再轉至西藏和歐州等地的江萊茶馬道;四是從寧洱經思茅過瀾滄,后到孟連出緬甸的旱季茶馬道;五是從寧洱過勐臘至老撾北部各地的勐臘茶馬道。這五條茶馬古道是中國西南大地上進行對外經濟文化交流、傳播中國古代文明的國際通道,被稱為南方“絲綢之路”。這五條茶馬古道,把寧洱與世界緊緊相連。千百年來,它承載著厚重的普洱茶文化、民族文化,融匯了世界文化和人類文明的精魂,使普洱茶文化和寧洱民族文化走向全國、走向世界、與歲月同輝。為此,大力彰顯普洱茶文化,弘揚茶馬古道精神,是寧洱各族干部群眾的愿望所在。
促進各民族團結進步。寧洱是以哈尼族、彝族為主體民族的少數民族自治縣,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51.7%,是新中國民族團結——第一碑民族團結誓詞碑的誕生地,是主演《五朵金花》、《阿詩瑪》的著名彝族電影演員楊麗坤的故鄉,具有絢麗的民族文化和積極向上的人文精神。茶馬古道是不同民族大融合、大貫通的傳送帶,它就象一條流動的血脈,聯接起了沿途的各個民族,使他們成為祖國民族大家庭的一員。通過舉辦“中國普洱茶馬古道節”,整合地方特色文化資源,充分展示民族美食、民族服飾、民族習俗,吸引廣大群眾參與,切實把“中國普洱茶馬古道節”辦成文化交流、民族團結的盛會,從而,進一步增強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
推動經濟社會加快發展。寧洱“6?3”地震后,在上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縣人民在困難中奮起,在壓力下前進,搶抓機遇,迎難而上,興起了各項事業建設和發展的高潮,城鄉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變化。我們舉辦“茶馬古道節”是實施“旅游文化活縣”的戰略舉措,也是吸引外資、加快發展的有效途徑,以“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形式,廣泛開展經貿洽談與合作,以名茶拉動產業,以名碑強化團結,以名道宣傳旅游,以名人樹立形象,最大限度的吸引外商,引進外來投資,讓他們充分認識寧洱、解讀寧洱、入駐寧洱、開發寧洱,推動寧洱加快發展,從而著力打造“文化寧洱、風情茶鄉、普洱茶都”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