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久遠黑茶的識別和鑒定方法
發布時間:2024-11-18 點擊:49
老茶有什么價值?怎樣才能稱得上一款好的老茶?如何從外觀特征識別一款老茶的真假和價值?您都可以從蔡老的這篇文中找到答案。
當前老茶市場存在的幾個問題:
1、講故事的多(國標制定之前沒有時間標示,易混淆視聽)
2、造假的多(老茶新做、深度發酵處理、茶品表面處理、包裝做舊)
3、存放不當、轉化有問題的多(霉變劣變、過于干燥的地區長時間存放未有轉化)
一款好的年份老茶形成的基本要素
1、原料是基礎:安全性、初制加工的管控、嫩度(內含成分及后期的品味風格的側重點)確立、拼配的合理性;
2、工藝是關鍵:(黑茶工藝在傳承與創新方面的客觀矛盾與定位)
3、儲存是升華:(掌握基本要素與個人品質風格的定位)。
最基本要求:
1.茶不能做壞(安全性保障、發酵與干燥不過頭或過度、處理干凈);
2.遵循發酵茶儲存基本要素(體積大、集聚性儲存、一定的供氧換氣條件、適度保持茶體水分平衡);
3.確立品味風格的定位后再確定原料、工藝及儲存方式。
老茶的基本特征與共性
1.干茶色澤:黑褐、褐紅(葉梗顏色發紅)、油潤(香精油揮發附于表面的結果)。散茶有白色結晶體附于茶條表面(濕度較高條件下存放)。
2.茶湯色澤:晶瑩剔透(內有析出的多邊形晶體),紅亮透明;茶湯猶如茶油一般,具粘稠度,流動緩慢帶絲。
3.香氣:杯底香,應干凈純凈,無風霉味和其他異味。南方濕度較重的地區存放,香氣表現較為低沉,但參香、棗香、藥香、木質香較為濃郁下沉;北方濕度較低的地區存放,香氣高揚,通常表現為為干話梅、杏仁等干果香型。湯香與茶味結合較好,無水味。掛杯時間長,帶特殊的花果香、奶油香等。
4.滋味:較新茶甜潤柔滑、軟綿、細膩。茶水結合好。年份較長的老茶,有化解迅速、沁入牙縫的滲透感覺。持久耐泡。
5.茶底(葉底):茶體不易彈散或茶條不易舒展,質地較硬,葉色漆黑如炭,反光發亮。(區別與重度高溫發酵的茶底比較)
6.不同品種因原料產地、嫩度配比和處理工藝不同而表現特殊的香氣和口感特征。如茯茶、青磚、康磚、六堡、普洱等即使陳放多年仍會保留特定的工藝香和原料地域性特征香氣。
7.茶氣與體感反應:新茶的茶氣是指茶的香氣和口感的刺激性和愉悅感,僅是五官的直接感受。老茶茶氣是指對機體的生理反應程度。凡存放時間長、轉化效果好的茶品一般都有身體的及時反應,反應部位及方式也因人而異。如打嗝、放屁、腸胃蠕動、后背及額頭出汗等。或許老茶以小分子水團的形式直接進入機體細胞打通人體穴位和筋脈(民間俗稱:上通天、下通地,打嗝、放屁)。
如何從外觀特征識別一款老茶的真假和價值
如何從外觀特征識別一款老茶的真假和價值?(真正的孤品老茶是不會打開讓你品的)
1.了解喝熟悉茶品歷史;產品及企業生產加工的時間節點及時代特征,以及當時的加工手段。如千兩、湘尖、五星黑磚、文革磚等。
2.再看包裝:從紙張特征、印刷方法、文字字跡、選用圖案和文字內容等時代符號等多方面判斷真偽。
3.茶體表面氧化特征及顏色:容易造假。(個別試水后才能表現)
4.松緊度:敲一敲、掂一掂。聽聽聲音,掂掂質感。老茶聲音較亮脆,新茶較沉悶。老茶通常感覺較重有質感。
5.當然,可能情況下最好開湯審評,看是否符合年份對應的應有特征。
總之,多看、多體驗、多詢問。掌握完整數據庫,才能正確識別。
真假老茶識別及鑒定口訣
真假老茶識別及鑒定口訣:
不聽故事,以提供實物為準則;
不看假象,以資料記載為藍本;
不唯年代,以實際轉化水平為準繩;
不看外衣,以開湯評審結果為依據。
不唯湯色,勿以湯色深淺論年代;
不唯香氣,以持久、純凈、入湯融合為標準;
不為醇和,以甘冽滑化為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