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正確“對沖”方式
發布時間:2024-11-16 點擊:62
很多茶友都喜歡兩款茶對沖來做比較,覺得這樣能更直觀的看出茶品的優劣,但對沖茶品其實是個難度非常高的方法,最明顯的問題,兩款茶在短時間內交錯品飲,很難分辨出來到底是哪一款茶的哪一泡產生的口腔感覺,并且在兩款茶對沖時,對泡茶人的手法有很高的要求,經常有茶友說我這兩款茶一起沖泡的,感覺這款沒有那款好。
具體問哪一方面不好的時候,往往是很難說出個所以然,這樣的情況,至少是說明你并沒有通過對沖這個方法喝明白了這兩款茶。
我并不是質疑品茶的能力,而是質疑對沖品飲的方法,今天以個人多年喝茶經驗和茶友分享如何對沖兩款普洱茶,能夠喝出想對客觀的“結論”來。
在對沖之前幾點原則性的注意事項,茶性和品質明顯差距較大的茶不建議對沖,比如生茶和熟茶對沖肯定是不科學的,年份差距達到十年以上的茶對沖也很難得出什么結論。其次,在對沖品飲之前,請放下你先入為主的對某一款茶的主觀定位,不要帶著情緒和有色眼鏡去沖泡品飲一款茶。
第一種是悶泡法。
個人覺得,這種方法最主要的還是檢驗茶的內質豐富程度和耐泡度,例如年份相近的兩款生茶,準備兩個同款的蓋碗,同樣的投茶量(悶泡法一般投茶5克),水溫和注水量一致,洗茶之后,第一回合悶泡3分鐘出湯,品飲時喝了第一款之后,停頓至少3分鐘,仔細感受口腔中的變化,包括苦澀的強度和化開速度,以及回甘生津的強度和持久性,然后再去喝第二款,若兩款連續喝,滋味肯定會有混淆。
第二回合悶泡3分鐘,這樣悶出來的生茶,無論如何都會有苦澀,這種時候應該著重注意的是茶湯入口的厚度飽滿度,苦味和澀味產生的部位,以及苦澀是否附著于口腔中不化開,或者是多長時間能夠化開,回甘生津迅猛還是緩慢,快速消失或者是綿長持久,喉韻有否產生,深度如何,是否有體感方面的表現,這些都是判斷一款茶的風格和內質的因素。
第三回合悶泡5分鐘,這一泡是體現出茶品的耐泡度和穩定性的關鍵。
兩款茶之間至少間隔3分鐘的感受時間,如果第一款茶所產生的回甘生津和喉韻比較持久,可以適當拉長停頓時間,或者中間以白水漱口,再去品下一款,盡可能減少滋味混淆。
這種重手悶泡的方法其實是比較極端的,著重點在于第三悶的時候能夠比較明顯的區分出來兩款茶的耐泡度和茶湯飽滿度,從而判斷出內質豐厚程度。
第二種方法,正常的沖泡手法對沖。
這是很多茶友喜歡用的方法,這也是最容易出問題的方法。
我曾見過一位茶友對沖同樣年份的新生茶,沸水沖泡,品飲非常快速,十分鐘內對沖了兩款茶6泡,居然還能每一泡入口就頭頭是道的說出來“這泡不行這個不錯”之類的評價。
首先,當你要對沖兩款茶時,請拿出一點耐心和認真,你敷衍茶,茶也會敷衍你。不說焚香沐浴更衣,至少先準備一份寧靜祥和的心情,不要帶著情緒去看待一款茶。
準備同樣的2個蓋碗,同樣的投茶量和水溫、悶泡時間,盡量每一泡都保持一樣的沖泡手法,注意盡量不要使用紫砂壺對沖,從公平的角度看,蓋碗是最能夠體現出一款茶本真滋味的茶具。
采用正常的沖泡手法,關于普洱茶不同年份生熟茶的沖泡方法,可添加茶藝師董玥個人微號:dydy880 了解詳情,這里就不贅述了,兩款茶對沖時,同一泡茶,在品飲了第一款之后,至少停留5分鐘再品第二款,否則會出現串味,尤其回甘生津特別容易混淆,這樣一來,同樣分辨不清兩款茶的特點。
第三種方法,悶泡和正常沖泡相結合。
先喝第一款,連續喝五泡,正常手法沖泡,每泡中間停頓3分鐘,第5泡之后停頓10分鐘,接著喝第二款,正常沖泡手法,連續喝5泡,每泡中間停頓3分鐘。
第五泡之后,兩款同時悶泡,同樣的水溫和注水量,悶5分鐘,再來對比茶湯的飽滿度和喉韻深淺。
另外,如果是比較重要的對比(例如做茶人選茶),最好把每一泡的滋味記錄下來,對于生茶來說,品飲參考的方面主要有這幾個:入口甜度,苦澀度,苦澀化開時間,回甘生津迅猛程度和持續時間,1-8泡的層次變化,香氣的變化,喉韻的深淺,茶氣是否強烈,耐泡度。
對于熟茶來說,品飲參考的方面主要有這幾個:香氣,純度,醇厚度,甜度,潤度,滑度,層次感。
提供一個可以增加準確度的方法,連續兩天對沖同樣的兩款茶品,調換沖泡順序,比如說今天的沖泡品飲順序是先a后b,第二天則是先b后a,二次對沖,減少可能由沖泡不當造成的誤差,從而影響判斷,若是不太放心,也可以多次對沖,比如南茗佳人在選茶的時候,通常是準備五款左右樣茶,連續三天選擇同樣的時間段由同一人對沖,另外提醒茶友,對沖之前先準備茶點,如果喝的太多茶醉了,先吃點甜食壓壓驚,有助于緩解茶醉。
最后再說一點,對沖這種方法,其實是不太適用于普洱茶的,普洱茶最出色的部分在“韻”,而一款好茶的韻,往往可以持續二十分鐘左右,在這個過程中,即便間隔五分鐘再品另一款,也還是會互相影響,所以很難得到準確的判斷,所以不建議茶友采用對沖的方式判斷一款茶的優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