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碧螺春的外形描
發布時間:2024-11-15 點擊:53
碧螺春屬于綠茶類,產于江蘇省蘇州市太湖洞庭山,太湖水面,水氣升騰,霧氣悠悠,空氣濕潤,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質地疏松,極宜于茶樹生長,由于茶樹與果樹間種,所以碧螺春茶葉具有特殊的花朵香味。據記載,碧螺春茶葉早在隋唐時期即負盛名,有千余歷史,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碧螺春的外形特點吧!
碧螺春的外形特點
條索纖細、卷曲、呈螺形,茸毛遍布全身,色澤銀綠隱翠,毫風畢露,茶芽幼嫩、完整,無葉柄、無“褲子腳”、無黃葉和老片。
碧螺春的內在特點
有特殊濃烈的芳香,即具有花果香味。泡開后滋味鮮醇、回味甘厚,湯色嫩綠整齊,幼芽初展,芽大葉小。在鑒別真偽時,可用真品進行對照,凡不具備上述特點者即可卻認為偽冒品。
碧螺春的采摘特點
碧螺春采摘有三大特點:一是摘得早,二是采得嫩,三是揀得凈。每年春分前后開采,谷雨前后結束,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茶品質最為名貴。
通常采芽葉初展,芽長1.6~2.0厘米的原料,葉形卷如雀舌,稱之為“雀舌”,炒制500克高級碧螺春約需采6.8~7.4萬顆芽頭,歷史上曾有500克干茶達到9萬顆左右芽頭,可見茶葉之幼嫩,采摘功夫之深非同一般。
細嫩的芽葉,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和茶多酚。優越的環境條件,加之優質的鮮葉原料,為碧螺春品質的形成提供了物質基礎。
采回的芽葉必須及時進行精心揀剔,剔去魚葉和不符標準的芽葉,保持芽葉勻整一致。通常揀剔一公斤芽葉,需費工2~4小時。
其實,芽葉揀剔過程也是鮮葉攤放過程,可促使內含物輕度氧化,有利于品質的形成。一般5~9時采,9~15時揀剔15時~晚上炒制,做到當天采摘,當天炒制,不炒隔夜茶。
碧螺春的炒制特點
手不離茶,茶不離鍋,揉中帶炒,炒中有揉,炒揉結合,連續操作,起鍋即成。
碧螺春的功效特點
碧螺春是綠茶代表產品之一,根據中國中醫學及現代藥理學對茶葉的保健功效研究認為:茶葉苦、甘,性涼,人心、肝、脾、肺、腎、五經。茶苦能瀉下、祛燥濕、降火;甘能補益緩和;涼能清熱瀉火解表。茶葉含有大量有益于人體健康的化合物。如:兒茶素、維生素c、a、咖啡堿、黃烷醇、茶多酚等。
碧螺春茶葉成分對人體的生理、藥理功效是多種多樣的,歸納起來主要有如下幾大保健作用:興奮、利尿、強心解痙、抑制動脈硬化、抗菌和抑菌、減肥、防齲齒、抑制癌細胞和緩解腳氣等作用。
碧螺春的飲用能力
1、起首是在寧靜舒服的情形品飲更是更吻合。
2、要選擇用沒有異味的,干凈的茶具沖泡飲用。
3、用水是要選擇優質的礦缺泉水沖泡。
4、起首加水往后,接著插手茶葉,當茶葉放進水里,水的溫度恰恰是在70度以下吻合。
碧螺春的保存方法
生涯碧螺春最好是用紙包裝茶葉,用袋裝石灰塊狀,在茶葉和石灰袋隔安排在缸生涯,要密封好,尚有吸濕生涯。
也可以用三層的保鮮袋包裝,要分層緊扎的,停止氛圍進入,要存放在10度以下冰箱存放,生涯時刻長了,也可以擔保茶葉的味道,和香氣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