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臺甫叢之首大紅袍茶葉先容
發布時間:2024-11-12 點擊:58
大紅袍居四臺甫叢之首,傳說其茶樹春芽嫩梢泛紫色,遠遠望去,似紅袍披樹而得名。今生長在武夷山景物區內天心巖九龍窠巖坡上的六棵母株大紅袍茶樹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年產量不足1千克。2005年武夷山巖茶大紅袍茶文化節奏賣會上,20克大紅袍母株茶葉拍出了20.8萬元的價錢,可謂是“黃金有價,茶無價”。從2006年最先,武夷山市政府宣布了《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對大紅袍母株執行怪異珍愛和治理的決議》,決議從頒布之年起,住手采制母株大紅袍,嚴酷珍愛其周邊的生態環境,并舉行科學化治理,以便更好地延伸其壽命。
20世紀80年代,當地茶葉研究所就成功地繁育了大紅袍茶樹,已小批量生產。母株禁采了,我們仍能夠品飲到“正宗”的大紅袍。其采制較其他武夷巖茶更為精致,傳統工藝制作,形狀條索緊結重實勻整,色澤褐綠鮮潤,沖泡后花香馥郁,滋味醇厚,濃長幽遠清活,巖韻顯著,湯色橙黃明亮,葉底綠葉紅邊,沖泡七、八泡仍有茶味、余香。現在市場上出售的大紅袍多為大紅袍母株無性繁殖和異地栽植的茶樹采制而成,有時也被茶商稱作“小紅袍”或“二代紅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