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新年
發布時間:2024-11-11 點擊:58
靜居日,又稱安寧日,為巴厘印度教歷元旦,時間在巴厘歷十月初一,是巴厘印度教徒的新年。自1983年起,這一天被政府定為全國公眾假日。該節日慶祝方式獨特。節日前幾天,人們便都忙碌起來為過節做準備。首先全巴厘要進行三凈:一是在節前將宗教用器具抬至河里或海中清洗干凈;二是打掃衛生,把全巴厘的庭院、街道和所有村子打掃得干干凈凈;三是在節前三天把將要宰殺作為犧牲的豬、雞等牲畜洗刷干凈,洗刷時要舉行專門儀式。然后舉行宰牲儀式,宰殺用作犧牲的牲畜。政府部門對此十分重視,各級行政長官常親臨現場觀看和指導。按照傳統習慣,不同級別的行政區所殺牲畜的品種和數量也不同,如省里要殺一頭牛(在巴厘不能隨便宰牛),縣府要在東西南北中5個方位宰殺5種不同的牲畜,每個自然村宰殺一只雞。各家各戶也常宰雞作為祭品。與此同時,男人打掃庭院,制作木偶,常見的是惡魔、巨龍、雄獅、飛鳥、蝎子等傳統型木偶。也有非傳統型的,其形態各異,任憑制作者盡情發揮其想象力和創造力。近年為了吸引游客,又出現了美人魚、仙女、皮影戲中的人物比瑪、神猴哈努曼以及骨瘦如柴的艾滋病患者等造型。木偶一般用竹木扎成架子,然后糊上紙,再涂上各種顏色。木偶的尺寸,大的可達3米多高,小的亦有1米多高。女人趕做新衣及節日祭祀用的糕點和菜肴。
節日前一天,人們要舉行祭祀活動,并上街游行和狂歡,稱作歡慶日。一大早,各家各戶都在家廟前舉行祭禮,然后人們身穿艷麗民族服裝興高采烈地去參加歡慶活動。上午,鼓樂齊鳴,人們載歌載舞,帶著供品去廟宇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下午,男人們敲鑼打鼓,抬著3—4米高的大型木偶繞村、繞家游行。女人們頭頂祭品走在游行隊伍里,場面熱烈。傍晚時便舉行“驅鬼”儀式,男人們敲鑼打鼓,演奏佳美蘭等樂器,肩抬各種木偶,手舉火把,繞村游行。巴厘人認為,在自然界中,在各家田園中,惡鬼無處不在。為制止它們興妖作怪,保障人們的正常生活和求得風調雨順、人畜興旺,他們常在家門口地上擺放祭品以安撫鬼魂,另一方面則用游行、敲打梆子、鑼鼓等方式將它們驅走。傍晚,村民們全部走出家門舉行火把游行。人們手持火把、鼓、罐頭盒子等可以敲響的物品,先環繞自家住宅走3圈,意在驅鬼避邪,免遭天災人禍。
這時廟中的敲梆子聲與游行隊伍的敲擊聲相呼應,叮叮當當,響成一片。然后各家游行隊伍在指定地點會合,繞著村子繼續游行。游行一直到半夜,最后人們將代表惡魔的傀儡付之一炬,送它們回到陰界。其間舉行各種慶祝活動,其中一項比較特別。參加者均為男性,他們半裸著上身,將燃燒著的椰殼投在他人身上,以驅趕惡魔,凈化彼此身體。盡管這種活動給身體帶來疼痛,但巴厘人認為火焰可以凈化自己和宇宙。
節日當天,從早上6點至次日6點,巴厘島一改前一夜的歡樂氣氛,出現另一番完全不同的景象,街上除值勤警察、警車、救護車、旅游車輛外,沒有任何其他行人和車輛,所有店鋪都大門緊閉,停止營業。入夜后,家家都不點燈,整個巴厘島一片漆黑,沒有一絲亮光,所有娛樂場所都停止活動,沒有一點響聲。從黎明到第二天清晨,教民們一直待在家中,既不舉行慶祝儀式也不品嘗美味佳肴,既不歡樂也不悲傷。人人停止思想,停止活動,巴厘島到處如死一般沉寂。按照巴厘印度教教義,教徒們新年伊始必須嚴守四忌:一忌生火,二忌做活,三忌出門,四忌情欲。這種特殊的過年方式有其獨特的宗教含義,使教徒們暫時忘掉人間的一切,靜靜地思過,以求內心的安寧,凈化自己的靈魂,達到空寂明凈的境界,以便在新的一年里一切從零開始,更好地接受神的啟示和意旨。次日6時許開始開齋,一切日常活動恢復正常,人們以新的精神面貌互相拜訪,致禮道歉。這種特殊慶祝方式每年都會吸引大批外國游客前來觀賞。他們往往提前預訂床位,在節日前就住進飯店。他們中有人亦穿上當地服裝,與當地人一起過節,親身感受巴厘人的傳統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