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水味”重的原因是什么
發布時間:2024-11-02 點擊:47
喜歡喝白茶,因為它的香、潤、甜、爽,這些表現讓它更誘人,但有一種味道卻不被人喜歡,那就是“水味”。
這是怎么回事呢?
何為“水味”?
對于“水味”的態度,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里僅是憑著自身的感受去闡述一下“水味”的定義。
“水味”,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茶水分離’,泡出來的茶水滋味在下降,接近于水的原味呈現出來的口感,茶水融合不好,喝到嘴里寡淡無味,有一種接近于喝白水的感受。
出現“水味”的原因很多,但是概括來說,無非就是人、水和茶。人和水是外在因素,那么白茶自身的內含物質,就是內在因素了。
白茶出現水味怎么辦?這也就成為在喝茶時必須要特別注意的一處細節。結合實際經驗,總結出來2個內在因素和6個關鍵外在因素,可能會導致白茶出現“水味”的原因, 供大家參考:
內在因素
1、工藝缺陷
大概可以分為制茶工藝的缺陷和茶青內含物質匱乏所產生的“沉悶感”和“水味”。
白茶制茶工藝最難點在于萎凋走水的過程,對天氣有嚴格的要求,晴天、氣溫高、濕度低,茶青易于干燥,可以制出芽白、梗綠的上等白茶。南風天和陰雨天,茶青含水量大,在萎凋過程中走水太慢,導致茶青發酵,后期又借助高溫快速烘干,這種走水不暢的茶葉,會出現澀口、鎖喉的沉悶味。
但特別說明一下,新茶的半成品也會出現明顯的水味,萎凋過后,干度只有9成時,出現水味只是證明茶葉含水量比較高,與工藝的缺陷是有明顯的區別。
2、含水量超標
按照目前最新的國標要求,白茶的含水量是要達到8.5%以下才算合格。
雖然跟以前的7%相比,制作門檻有所降低,但是對于品茶而言,是沒有多大的影響哦!
可是,沖泡后的白茶湯水中出現水味,卻和含水量有著莫大的關系。
其實,在白茶的制作當中,萎凋和烘干算是關鍵性的步驟。
在對白茶進行萎凋的時候,先要讓白茶中的水分蒸發七八層左右,此時的茶葉還算是個半成品哦!
只有等到將其烘干之后,才算是真正的成品。
不過,半成品的白茶在沖泡時的香氣與口感卻是一流的,可在其身上也有一個致命缺點,那就是含水量的超標。
由于含水量過高,所以保存時它根本就撐不過半年的時間,只要放上一段時間,再次沖泡時就會出現水味。
外在因素
1、水質過硬
水的硬度影響茶葉內含物的溶解度。
軟水溶解度高,茶味濃。硬水中因含有較多的鈣、鎂離子和礦物質,導致溶解度低,故茶味淡。
因此我們應盡量選擇軟水,盡量避免使用井水等高硬度水泡白茶。
2、水溫過低
茶的溶解度和水溫也是成正比的。
如果泡茶水溫偏低,則茶的內含物溶解量小,導致茶味不足、水味重。
其實沒有必要過分擔心水溫高會破壞茶中的維生素,因為茶中的維生素穩定性較高,高溫下損失程度其實很有限。
3、春茶多雨
春茶在雨水較多的狀態下做的茶往往會有水味。越是雨水多的年份,越容易出現水味重的情況。
4、存放不當
有些茶友說自己的茶剛買時含水量達標,而且剛喝時也沒有水味,可為什么保存了一段時間之后就有了呢?
那只能說明,茶葉在存儲的過程中受潮了。
對于白茶來說,它不僅會吸收空氣中的異味,同時也會吸收水分。
這種情況在干燥環境中放置一段時間后就好很多了。
避光、密封、防潮,這是存放白茶的三個重點。具體存放方式以獨立存儲為宜,利用塑料袋、鋁箔袋以及紙箱保存方式,注意濕度以及防潮防異味即可。
日常短時間內的口糧茶,用帶鋁膜的牛皮紙袋進行保存。暴露在空氣中的白茶,一定寡淡無味,甚至還有雜味。
5、醒茶不足
醒茶:讓沉睡或塵封的茶葉通過與空氣和水份的接觸蘇醒過來,吸收天地人氣,重新煥發出茶葉的本質以便于沖泡飲用,此過程稱為“醒茶”。
各種茶種醒茶的方法也不盡相同,沖泡黑茶、青茶、紅茶的時候,其方法是從保存狀態取出,放入沖泡器皿中,用100℃的沸水來醒茶;相對嫩度較高的綠茶、白茶、黃茶醒茶方法是從保存袋取出,放入高溫燙過的沖泡器皿中,再用85℃左右的開水醒茶。
醒茶完成程度的掌握,在整個沖泡過程中,茶葉內在品質的表現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對后面的沖泡有著直接的影響。如果醒茶不足,則會在前幾泡出現水味重的情況。
6、注水不當
如果采用定點注水速度過緩,會導致茶內含無法與水充分溶解混合,造成茶水分離??蛇m當增加注水速度,或改變注水方式加以改善。
了解了其中的原因,我們就可以有針對性的調整改善了,用心地泡好每一泡茶。
天毫茶業(訂閱號:fjthcy)編輯整理。
圖:來源網絡。如因作品內容、圖片問題,我們會及時更正。發布、回復的一切內容作為分享、研討之用,內容僅供參考,請茶友們多提寶貴建議。轉載請聯系我們授權并注明出處。天毫茶業感謝茶友們的點贊、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