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倉儲將打破東莞30萬噸藏量的壟斷地位
發布時間:2024-11-01 點擊:67
“云南產茶,東莞藏茶”的格局由來已久!
從2004年普洱茶興起,到2007年普洱茶市崩盤,無不在說明著和東莞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而這種關系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不僅僅是東莞和云南普洱市場之間的差距,同時也說明,在倉儲這塊云南和東莞也有著不一樣的發展模式。
然而,東莞之所以在過年長達十年的時間有“定價權”和話語權,其重要因素就是在于藏量和吞吐量。
眾所周知,在普洱茶領域這塊,從“大到一方市場,小到一個商家”,要發展得好,必須要配備得有自己的倉儲系統。很顯然,東莞做得很早,也做得很好。
早在2015年就有可靠數據顯示,每年至少有5—7萬噸的普洱茶是銷往東莞和廣州芳村的。照這個數據發展十年下來,除掉被市場消耗掉的茶葉之外,那么有30萬噸,甚至40萬噸也就不足為奇了。
而在這樣強大的藏量之下,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和極大的定價權對于它自身而言,也就很順其自然和理所應當的事情了,尤其是像大益這樣具有強大市場占有率的品牌來說,就更能反映它的市場速率。
但是從近三年的數據看來,尤其是從2014年下半年普洱茶市場低迷開始,云南茶葉市場的發展反而比之前快了8%左右,而在普洱茶的銷量上也翻了一倍,中小品牌的發展與之前相比也有了很大突破。
特別是從云南中轉銷往全國各地的茶葉,其銷量也比2015年之前增長了33%左右。
這除了云南經濟的變化,茶葉市場的變革之外,其中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云南自建倉儲的逐步形成。
以往,云南要出貨,很多都要從廣東等地調貨。那么一定程度,價格和配貨資源就很容易受到這些地方的限制。
因此,不僅失去了話語權和定價權,更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云南普洱茶茶企茶商的發展。
而如今,云南不僅擁有了自己的“倉儲”,更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發展體系。迄今為止,在云南的倉儲中,對大品牌產品有一定規模藏量的不下于40家,二三線品牌乃更小的“自有品牌”擁有自己獨立倉儲過百噸的也不下于200家。
那么也就很大程度上說明,云南茶葉的發展潛力巨大,市場可期。從過去“要一件調一件,要一片發一片”小打小鬧處處受限的程度上,逐漸發展形成一股來勢兇猛倉儲物流體系;從原來單一發貨受控模式,逐漸轉向有了自己的倉儲物流體系。
特別是很多大品牌的貨源已經不需要再從廣東等地現調貨。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也就不再受限于貨源問題和“定價權”。
可是東莞藏茶的霸主地位目前仍未能撼動!畢竟,它在茶葉市場發展了這么多年,一時想趕超它是很困難的。
但照這樣的發展趨勢,云南茶葉只要在倉儲物流這塊繼續發力,不斷拓寬市場,那么打破東莞30萬噸藏量的壟斷地位是絕對有可能的。(本文來源:普洱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