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喝茶時
發布時間:2024-10-26 點擊:53
“三伏天”,用“南風不競”和“溫風如湯”這兩個詞形容再合適不過了,前者指南風熏染而粘潤,后者指暑溽渾濁濃稠而難清爽。入伏時,暑氣鋪天蓋地而來,何以消暑養生呢?很多人覺得,烈日炎炎,空調和冰凍的冷飲降溫最好。
殊不知,當人運動或剛經歷室外的高溫后,突然喝下冷飲或者馬上吹冷空調,大腦會誤認為,人體內部的熱量已經散發出去,于是下令停止排熱工作,如此,汗毛孔散熱困難,余熱積蓄,更容易中暑。
消暑難耐下,喝茶正當時
三伏天正是陽氣最盛,肺臟氣血通暢的時候,此時在人體的內外部環境都處于陽氣充盛狀態的有利條件下因勢利導,可以祛除寒邪、蓄養陽氣、調節人體陰陽平衡,提高我們自身的免疫力,有利于虛寒性疾病的康復。
夏季氣溫高,天氣炎熱,人體容易出汗,特別是大量汗出可導致人體鉀元素的流失,使人出現倦怠乏力、頭昏頭痛、食欲不振、精神困頓等不適癥候,而茶葉中含鉀豐富,特別是綠茶。
因此,夏天多喝綠茶,既可消暑,又能補鉀。除此之外,還可以補充人體必需的蛋白質和氨基酸。
綠茶正當時,豪飲亦有道
其一:“去性存用”
綠茶性寒味苦,濃飲的話,寒涼之性會損傷本已不足的脾陽,會有不適感。可以選擇例如武夷巖茶、紅茶等性質平和,甚至溫性的茶來喝。如果對綠茶情有獨鐘的話,也有辦法去除其寒涼之性的。
可以減少茶葉的沖泡量,并加入一些性質溫和,藥食同源的中藥,比如枸杞、陳皮等,則可以讓綠茶變得溫和起來。這就是中醫師在處方配藥時常用的“去性存用”方法。
其二:“冷暖自知”
對于喝茶的溫度是否有講究呢?夏天喝熱茶好,還是喝冷茶好?酷暑難耐,然宜熱茶。
研究表明,溶在熱茶中的咖啡堿、可可堿、茶堿和芳香物質,可興奮大腦神經,有利于對體溫中樞進行調控,并能強心利尿,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腎臟血流量,加快代謝,使體內多余熱量隨尿液排出體外。
喝熱茶還可促進血液流向體表,汗腺舒張,促進汗液排出,散發熱量。有人測定,喝熱茶9分鐘后可使皮膚溫度降低1℃-2℃,降溫可維持15分鐘以上。”
其三:“春夏養陽”
《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篇》所記春夏養生重要原則:“春夏養陽”。意思是說春夏之際,人體陽氣趨向體表,養生的重點是要升發并顧護人體的陽氣。
俗話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從養生角度來看,我們要說“冬養三九,夏養三伏”,關鍵時節會養生才是王道!
1、養氣
暑天容易傷氣,這將導致體力、元氣不足,機體功能下降。所以夏令養生尤其要注意“養氣”,以防到了冬天陽氣不足。
養生策略:西洋參泡茶
夏天最好的補氣藥是西洋參,這是人參中唯一一個不上火、不傷陰的參,即便有陰虛、口干口渴的問題,西洋參也照樣適用。因為它是氣陰雙補的,特別是汗出過多,人覺得很疲憊、心慌的時候,適合用西洋參泡茶飲,對苦夏者很有利。
2、養心
夏天出汗多,傷心陰、耗心陽。所以,夏天是心臟最累的季節,人五臟之中的心與夏相應,故夏季人們當以養心為主。有心臟病史的患者尤其要提高警惕。所以夏季宜注重護心養心。
養生策略:常吃紅色食物
國家高級營養師李永華介紹,中醫認為,夏季養心,宜多吃紅色食物。比如紅棗、櫻桃、葡萄柚、藏紅花等,其中一些成分可以起到養心、溫陽、助眠的功效。
3、健脾
夏天沒胃口、沒有食欲是不少人的通病。脾胃為后天之本,吃不好就會引發很多問題。
養生策略:橘皮茶
可以在藥店買制好的橘皮,每次取橘皮10克、冰糖適量,用開水浸泡后代茶飲。這道橘皮茶具有理氣開胃、燥濕化痰的功效,適用于暑天肚子脹氣、消化不好,或者吃飯沒胃口時飲用
4、祛濕
夏天多暑多濕,人往往感到頭重腦疼,則容易抑郁、倦怠、胸悶、胃口不好。暑濕侵害人體可出現胸膈滿悶、飲食無味、口中黏膩、頭昏腦脹、肢體困重等癥狀。暑濕之氣乘虛而入,老人、兒童和體虛氣弱者很容易心氣虧耗,出現中暑癥狀。
5、解暑
三伏天溫度高、濕氣重,解暑祛濕不可少。
養生策略:香荷飲
取香薷10克,荷葉10克,陳皮10克,薄荷5克,先將香薷、荷葉、陳皮三味藥煎煮30分鐘,再加入薄荷煮5分鐘即可,服用時可加適量白糖調味,代茶飲。具有消暑理氣、祛濕解表的功效。
6、清火
夏天與“心”相應,人到夏天都上“心火”,而這也是對身體最大的消耗。這個心火有時會導致口瘡、心煩、失眠等病癥。
養生策略:蓮子心
伏天養生必備蓮子心,就是蓮子中間的綠芯,能清熱去火,主要清的是心火。如果心煩、失眠、舌尖上還有口瘡,可以用蓮子心20顆,也可以加上綠茶,用開水沖泡后飲用。
7、安眠
夏天晝長夜短,且夜間溫度也較高,導致一些人夜間休息得不好。根據中醫的說法,如此“陰陽失衡”,會加大心血管疾病的發作風險,如高血壓患者易血壓升高,心絞痛患者發作頻率提高。
養生策略:蜜汁藕
很多地區有暑天吃蜜汁藕的習慣,有清熱、養血和除煩的多重功效。將鮮藕用小火煨爛后,切片后加適量蜂蜜當涼菜吃,暑天吃藕有安神和幫助睡眠的作用。
三伏天身體最怕的6件事
1.頸椎最怕吹
頸椎對著空調吹,周圍的軟組織會產生病變,形成肌肉和皮下組織的慢性炎癥,造成頸部持續痙攣、后背酸痛等后果。
建議:室內空調溫度不要低于25攝氏度,肩背部不要直對著空調。如果溫度不能自行調節,可以在肩上搭個披肩,晚上洗個熱水澡。
2.喝水最怕快
由于氣溫高,身體缺水速度也會加快,很多人習慣大口大口地喝水。如果喝水太快,水分會快速進入血液,在腸內被吸收,使血液變稀、血量增加,心臟不好,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就會出現胸悶、氣短等癥狀,嚴重的可能導致心肌梗死。
建議:夏天喝水不能喝太快,要少量多次。每次只喝100—150毫升,身體吸收得更好;更不能貪涼,10度以上的溫水對身體最好。
3.眼睛最怕曬
在烈日下,眼睛是最脆弱的器官。專家提醒,眼睛喜涼怕熱,不注意防曬,很容易提前老化,并引發各類眼疾。
建議:如果要在上午10點到下午4點外出,最好戴上太陽鏡、帽子。太陽鏡顏色以茶色、淡綠色防紫外線效果最佳;可以多吃點養眼的食物,比如桂圓、山藥、胡蘿卜、紅棗等;夏天細菌繁殖快,盡量少用手揉眼睛。流水洗臉,可減少眼睛疾病。
4.晨練最怕早
夏天天亮得早,不少人習慣早早到公園去晨練。但夏季空氣污染物最多,一般早晨6點前還未完全散去。另外,日出之前,因為沒有光合作用,綠色植物附近非但沒有過多新鮮氧氣,相反積存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對健康不利。
建議:夏季晨練時間宜在6點之后。
5.家里最怕灰
夏天悶熱、濕度大,使得灰塵更容易附著在空氣里,進入人的皮膚和體內。由于肉眼很難發現,人們常常疏于清理,它們長期漂浮在空氣中,并大量附在物品表面,成為空氣中塵螨及霉菌孢子的棲身地。這些臟東西會趁機進入呼吸系統,進而引發哮喘、鼻炎等多種疾病。
建議:夏天應增加清潔次數,兩三天打掃一次。
6.腸胃最怕涼
夏天是腸道疾病的高發期。每到炎熱的夏季,很多人胃口就會不好,消化功能降低,且易出現乏力倦怠、腸胃不適等癥狀,有的人還易發生胃腸道疾病。
建議:夏季少吃太涼的東西,尤其早晨起床時和晚上臨睡前。為了及時給“腸胃”保暖,吃涼拌食物時,不妨加點姜或芥末,可以暖胃、殺菌。
一年中最熱的時候,無疑是三伏天。面對三伏天的熱浪,大家都是怎么防暑的呢?
1、午睡時間不宜過長。午睡時間過長,中樞神經會加深抑制,腦內血流量相對減少會減慢代謝過程,導致醒來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2、忌受熱后“快速冷卻”。炎夏,人們外出或勞動歸來,喜歡不是開足電扇,就是立即去洗冷水澡,這樣會使全身毛孔快速閉合,體內熱量反而難以散發,還會因腦部血管迅速收縮而引起大腦供血不足,使人頭暈目眩。
3、空調室內外溫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調室內外溫差不超過5度為宜,即使天氣再熱,空調室內溫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
4、夏天出門記得要備好防曬用具,最好不要在上午10點至下午4點時在烈日下行走。如果此時必須外出,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最好涂抹防曬霜。
5、、出門隨身攜帶防暑降溫藥品,如十滴水、仁丹、風油精等,以防應急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