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好“金絲”茶共同奔小康
發布時間:2024-10-23 點擊:49
一行行整齊劃一的綠色絲帶上吐露出一片片嫩綠的新芽,和藍天、白云相互映襯,不遠處三五成群的采茶姑娘將片片嫩芽裝入背簍中,一幅美麗的采茶圖景呈現在眼前。
看著這一切,周樅勝從茶樹上采摘了一片被村民們稱為“金絲”的茶青放進嘴里細細品味,打心里覺得自己當初的決定是正確的,也為自己用了三年多時間建立起來的“綠色銀行”而倍感自豪,因為這座“綠色銀行”給他生產了一批又一批的“金絲”,帶來頗豐的收益。
今年36歲的周樅勝,是習水縣雙龍鄉大田灣一名普通的農民。從一名普通的茶作坊工人,到知名茶企業的管理員,再成為茶商,開辦自己的茶廠、公司……這位普通的農民搖身一變成了一家總資產1200余萬元的茶業公司負責人,2012年至2014年公司實現了500多萬元的產值收入,成為了遠近聞名的致富帶頭人。
1998年,17歲的周樅勝和村里的年輕人一起到福建打工,在朋友的介紹下,進入到了當地一家生產“鐵觀音”的小作坊茶場,成為了一名制茶工人。
“你干這可沒有進廠干劃算喲。”很多同去的老鄉勸周樅勝不要在這樣的小作坊干了,認為沒什么前途。周樅勝心里明白,干這行是因為自己喜歡,也一定有出路,于是心甘情愿地繼續做一名普通“茶郎”。
“越是艱難的環境,才能磨練人的心智,才能跳出窮困。”憑借著對制茶獨特的理解和出眾的技藝,很快被當地一家知名茶企業相中,成為了該企業年薪20多萬元的制茶管理人員。
然而,漂泊的生活,讓周樅勝總覺得有幾分不安和躁動。2005年春節前夕,已經有7年多沒回過家的周樅勝回到了家鄉,看到了山上一株株古茶樹并沒有因為冰雪天氣而停止吐露新芽。他鄉的茶能成為大家熱捧對象,周樅勝堅信家鄉的茶也能行。于是,周樅勝放棄了高薪,毅然決定回鄉開發古茶樹。
從2005年到2007年,為了弄清楚家鄉古茶樹的分布、價值等情況,周樅勝費盡千辛萬苦穿山越嶺去探尋古茶樹。同時,自費將古茶樹的茶葉送到有關鑒定機構進行開發價值鑒定。
拿到鑒定書的那一刻,把周樅勝樂壞了,因為這古茶樹的確有開發價值。于是,購買加工機器、培育古茶樹種苗、搭建茶廠房,并定點仙源鎮茅坪村茶場。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短短3年時間,周樅勝公司生產的習水金樅絲野生紅茶、高山云霧綠茶、老鷹紅茶、老鷹蟲茶等系列產品,深受北京、廣州、成都、上海等城市客人喜愛和青睞,茶場也從當初的幾十畝茶樹發展到現在的千余畝。
一人富裕,不算富裕。為了能帶動周邊群眾致富,周樅勝不僅和10多個鄉鎮的1000多農戶簽訂了古茶樹管理權、訂單式銷售合同,還通過技術指導的方式帶動周邊90多戶農戶種植近千畝茶葉。
從2012年到現在,周樅勝聘請當地群眾近千人次進行茶葉采摘、加工等。同時,從群眾手中收購了3萬多斤茶葉進行加工,累計支付人工工資近200萬元,有力地帶動了周邊群眾種植茶葉,增收致富。
對于這些,周樅勝說,自己還做得不夠,現在最大的愿望是把自己的茶產業做得更大更好,讓更多的群眾和自己一道抱著“金絲”,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