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會出現“天價茶”?應該怎樣看待“天價茶”?
發布時間:2024-10-17 點擊:55
上個周末,小編正在鼓嶺上悠哉地吹著“自然空調”,享受著愜意涼爽,突然看到各類茶微信群都在轉發央視《經濟半小時》 關于天價武夷巖茶調查報道。
說實在的,對于身在產茶大省的小編來說,央視曝光的“潛規則”已經不算什么新鮮事,就如娛樂圈明星,時不時鬧點緋聞,大家喜聞樂見。不過,到底是什么風把央視爸爸給吹來了??
漸漸的,我們對“天價茶”也習以為常。
今天,當我們對天價茶望而卻步的時候,還能說些什么呢?
天價茶,存在即合理?
不可否認,以“牛肉”為首的高價武夷巖茶,好喝風行是最基礎原因。大凡懂一點巖茶的人,都知道“巖骨花香”是巖茶最迷人的魅力。“牛肉”是最能體現巖韻或稱巖骨的茶。好的“牛肉”,確實讓人感慨,入口的沖勁十足,巖骨凜烈,桂皮香或乳香細密,滋味細膩飽滿,變化豐富,的確迷人。
原福建省茶葉質量檢測站站長評茶師陳郁榕也說了:牛欄坑這個地方,從地理條件來講,屬于幽谷坑澗的地貌類型,土壤風化得很好,而且四周都是巖壁還有樹木,自然生態環境很好,具備了產出好品質茶葉的地貌特點。
茶葉價格受供求關系影響,武夷的天價茶有一部分遵循“物以稀為貴”的原則,只要茶原料、工藝品質過硬,商家沒有偷工減料、真假摻和、夸大其詞甚至欺騙消費者,“天價茶”就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至于能存在多久,消費者是否長期買賬,就需要靠時間檢驗了。
越是引人注目,越不可欺人,否則只是“玩火”,哪怕天價無人能管,最終也會得不償失。
天價茶,不等于盲目炒作
除了茶,包包有天價,手表有天價,就連手機都有天價。其實只要物有所值(不管是產品價值還是品牌價值),在一定合理定價范圍內也并非不可取。該不該天價,無非就是定價合不合理的問題。
有的品牌打出“天價”,目的可能是提高茶品牌知名度,正如央視報道里體現的,詢價時候可能并沒有天價茶的現貨,而是說“要預定”,或許這就是個虛無的噱頭,為了吸引消費者注意而已。
從以往”天價茶“的宣傳看,某一程度也提高了茶葉公共品牌的知名度,但這種影響如不適可而止,照搬照抄、盲目炒作或者無中生有,無意是對品牌的傷害。
冷靜看待茶葉消費,回歸“百姓茶”
武夷巖茶,從十年前微乎其微的市場占有量,到與安溪鐵觀音平分秋色,再到當下正巖茶的“火熱當道”,總體來看,巖茶產業的發展正處于一條上升拋物線的某個節點上。
對于勁吹的“山場風”和瘋狂的“牛肉”熱,武夷山當地多數的茶師們認為,這一現象“有些過了頭”,但他們還是予以了比較溫和的評價。雖然這是巖茶市場發育不夠健全的表現,但也不能過分地苛責,畢竟這對于促進巖茶市場份額的增長還是有一定帶動作用的。
當今解決“天價茶”的問題,很難解決,但似乎可以用另一種方式去改變現狀,比如發展大眾普遍消費得起的健康百姓茶。稀缺山場的茶,都是位于金字塔的塔尖,高高在上,量少,就很難大規模生產。而能形成規模化的,還是那些中低端的巖茶,它們是支撐整個產業的中流砥柱。只有走標準化,產業才能走得更穩,走得更遠。
比天價茶更可怕的是不健康的茶,現在“肉搏”,以后斗的就是品牌,斗的是標準。等到市場發展日益成熟的時候,最終的贏家會是那些實行標準化、規模化生產的茶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