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罕聞的世俗茶道
發布時間:2024-10-10 點擊:60
應該有很多人知道中國四大茶道,但是當你單單說世俗茶道的時候,很多人就不知道了,這到底是個什么茶道,今天就來詳細看看吧。什么叫世俗茶道?
世俗茶道生發于茶之味,旨在享樂人生。
茶是雅物,亦是俗物。進入世俗社會,行于官場,染幾分官氣。行于江湖,染幾分江湖氣;行于商場,染幾分銅臭;行于清湯,雜幾分脂粉氣;行于社區,染幾分市儈氣;行于家庭,染幾分小家子氣。熏得幾分人間煙火,焉能不帶煙火氣。這便是生發于茶之味以享樂人生為宗旨的。世俗茶道,其中大眾化的部分發展前景看好。
茶是雅物,亦是俗物。
當它進入官場,與政治結緣,便演出一幕幕雄壯的、悲壯的、偉大的、渺小的、光明的、卑劣的歷史活劇。
唐代,朝廷將茶沿絲綢之路輸往海外請國,一借此打開外交局面,都城長安能成為世界大都會、政治經濟文化之.中心,茶亦有一份功勞。
唐代,文成公主和親西藏,帶去了香茶,此后,藏民飲茶成為時尚,一此事在西藏傳為歷史美談。
唐代,文宗李昂太和九年(835),為抗議榷茶制度,江南茶農打死了榷茶使王涯,這就是茶農斗爭史上著名的甘露事變。
明代,朝廷將茶輸邊易馬,作為殺手銅,欲借此以制番人之死命,茶成了明代一個重要的政治磋碼。
清代,左宗棠收復新疆,趁機輸入湖茶,并作為一項固邊的經濟措施。
茶是個靈物,隨國家政治的舉措而升沉起伏,輝煌過,也晦氣過。
史書記載。1044年(宋仁宗慶歷四年。西夏景宗天授禮法延詐七年八家與夏議和,宋封元是為夏國王,并每年給以銀七萬兩,綱十五萬匹,茶葉三萬斤。
宋朝國人將茶貢給朝廷,朝廷又將它貢給西夏,以取悅強敵。茶負載的不是友誼,而是對強權的屈服。
在我國清代,官場欽榮有特殊的程序和含義,有別于貴族茶道、雅士茶道、禪宗茶道。在隆重場合。如拜謁上司或長者,仆人獻上的蓋碗茶照例不能取飲,主客同然。若貿然取飲,便視為無禮。主人若端茶,一意即下了逐客令,客人得馬上告辭,這叫端茶送客。主人令仆人換茶,表示留客,這叫留茶。
茶作為有特色的禮品,人情往來*它,挖門子搭橋鋪路也*它。機構重疊,人浮于事,為官為燎的,一杯茶,一包煙,一張'參考'看半天。茶通用于不同場合,成事也壞事,溫情又勢利,茶雖潔物亦難免落入染缸,常扮演尷尬角色,借茶行邪道,罪不在茶。
茶入商場,又是別樣面目。在廣州,請吃早茶!是商業談判的同義語。一盅兩件,雙方邊欽邊談。隔著兩縷裊裊升騰的水氣打開了商戰,看貨叫板,討價還價,暗中算計,價格廝殺,終于拍板成交,將茶一飲而盡,雙方大快朵頤。沒茶,這場商戰便無色彩,便無詩意。只要吃得一杯早茶,縱商戰敗北,但那茶香仍難讓人忘懷。
茶入江湖,便添幾分江湖氣。江湖各幫各派有了是是非非,不訴諸公堂,不急著擺場子打個高低,而多少講點江湖義氣,請雙方都信得過的人物出面調停仲裁,地點多在茶館,名叫吃講茶。這不為錯,茶道之宗旨就有致清導和一說。
中國四大茶道里的三個我都已經介紹過了,之后的文章我會繼續把大家最期待的雅士茶道分享給大家。
(責編:楊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