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巖為什么會有茶梗?
發布時間:2024-10-09 點擊:47
在泡武夷巖茶、武夷紅茶時,你會不會有“茶里還有梗”的疑惑?你是不是有過將粗大的茶梗挑出來丟掉的經歷?去了梗的茶似乎看上去比較齊整些,口感也會略有差異。在品茶過程中茶梗往往影響茶葉的形狀和姿態,茶梗的存在也給加工帶來不少的麻煩,干燥不勻、做形困難、揀梗量大……總之,在我們的印象中茶梗無處不扮演著反面角色。然而,我們卻往往容易忽視了茶梗的優點。其實,茶梗并非一無是處,茶梗里面也有好東西,有時候對于一些特定茶葉產品甚至有重要作用。
一、何謂“茶梗”?
顧名思義,所謂茶梗,是指茶葉的葉梗。這只是一般意義上的解釋。而這里所謂的“茶梗”,則特指從成品茶上揀下的葉梗,最常見的是鐵觀音茶梗,也有人稱茶枝。
對小種紅茶來說,一般都是采摘嫩葉,嫩葉中極少有茶梗。特別是好的小種紅茶,茶葉是不能帶梗,如果帶梗,便被視作做工不精細。帶梗的茶葉品質就要受影響,價格一般較低,初制茶在收購或者驗收時,要把茶梗作為茶葉夾雜物直接挑出。茶梗成為判斷茶葉品質凈度的一個重要標志。而武夷巖茶的采摘標準中,都是需要較為成熟的鮮葉,所以茶梗的存在是很正常的現象。
二、為什么需要茶梗?
由于茶梗影響了茶葉的美觀,人們往往忽視了茶梗的優點,對茶梗總是不屑一顧,甚至還認為有茶葉梗或茶葉梗較多的茶葉,就一定是劣質的茶葉。殊不知,茶梗對茶葉制作和泡出的口感品質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口感的需要
明朝屠隆《茶箋》載:“采茶不必太細,細則芽初萌而味欠足;不必太青,青則茶已老而味欠嫩;須谷雨前后,覓成葉帶微綠而園且厚老為尚。”成熟之葉盡管有些苦澀成分,但整枝內含成分并不比幼嫩的一芽一二葉低,且根據茶學專家的研究,采摘的嫩莖其中含有大量的氨基酸、香氣物質、茶多糖,其含量遠大于茶葉中的含量。
莖梗中的維管束是養分和香氣的主要輸導組織,所含物質大部分是水溶性的,茶葉在加工過程中,香氣從梗中隨水分蒸發轉移到葉中,這些物質轉移到葉片后,與葉片的有效物質結合轉化形成更高更濃的香味品質。所以,要有適當的茶梗才能制出香高味濃的茶葉,而茶梗的長度則根據茶類品種和花色不同而有所不同。
氨基酸是一種重要的滋味物質,在茶湯中起著鮮、甜滋味的主體和調合作用,同時對茶葉香氣的形成有著重要影響。嫩梗中的氨基酸含量比芽葉多的多,特別是其中的茶氨酸,嫩梗的含量比芽葉高1-3倍。這主要是由于茶氨酸在根部合成,經木質部輸送到地上部分之后,一部分產生谷氨酸參與茶樹氮代謝,另一部分在新梢中積累,所以嫩梗中氨基酸含量高。
此外,茶梗作為鮮葉的營養傳導器官,含有較高的糖分。茶鮮葉中含有很多糖類,除水溶果膠外,成熟葉、莖中幾乎有的糖類均比幼嫩芽葉高。
2、保健的需要
此外,茶梗中含有大量的茶多糖、木質素和纖維素,可以促進腸胃蠕動,幫助食物消化、降血糖等作用。不少人還將茶梗作為糖尿病食療中重要的用材。
因此,對于茶梗,我們大可不必一看見就“梗梗”于懷。對于多種茶類而言,茶梗可在一定程度上助益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