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花器”,譜寫自然之美
發布時間:2024-10-06 點擊:123
紫砂花器是指在光器的基礎上,造型方向模擬自然物體形態的紫砂器物,它既是實用品,也是一種藝術。花器是紫砂與自然界其他生物造型的一種結合,它賦予紫砂壺更多的欣賞性和把玩性。
紫砂花器最早有記錄的便是龔春的樹癭壺,在當時的的理念里“極丑”即為“極美”,這把樹癭壺便是極美的代表,也標志著紫砂器與中華傳統文化接軌并與大自然結下不解之美,形成了獨特紫砂花器系列。歷代制壺大家均有花器出品,它有著清晰的承接脈絡,貼近民族的傳統文化和豐富的藝術手法。
紫砂花器有著豐富的藝術手法,紫砂器作為一種泥巴藝術,其存在形式,決定了紫砂豐富的藝術表現手法,而花器的表現形式又更加豐富,如捏、塑、雕、琢、貼、噴繪、印板、鑲、嵌、紋、調砂、鋪砂等。
供春壺的成型,體現了一種捏的藝術,生動的壺體表現的皺皮,捏的自然,圣思杯卷曲的桃葉、成熟的桃子、多變的枝干,融入了堆、雕、貼、刻等多種技藝;風卷葵不規劃的線條,縱橫交錯,疏密有致,顯示了整體的布局功力,給人以美感。
“花器”共可分為三大類:“樹木形壺”、“花果形壺”、“動物形壺”。花器,無論是將物象設計成壺的整體,或是在光器的流、把、蓋、鈕、足等局部運用雕、鏤、堆、捏等手法,將自然形體變化為造型構成,都要求寧簡勿繁、主次分明、視覺和諧、夸張適度、疏中見密、少里寓多,并盡量妙用紫砂泥料的天然色澤。
樹木形
即以各種樹木枝、葉為造型或裝飾。常用的樹木題材有梅、竹、菊、松、桑等。
一、將整個壺做成一段樹木狀
(1)將壺身做成樹樁,以枝為壺把、壺流和壺鈕,整把壺就像是一段樹樁,如“梅段”、“竹段”、“松段”等壺。
(2)將壺身做成一捆木柴狀,如“束柴”、“束竹”、“束柴三友”、“八卦束竹”等壺。
(3)將壺做成卷葉形或片也形,如“蠶桑”、“蕉葉”等壺。
二、只將壺的一部分(如把、流或鈕)做成樹木狀。如“竹節提梁”、“東坡提梁”等壺。
三、在壺上堆刻出樹木圖案,以松、竹、梅等為常見。如“堆塑桃枝”、“刻花枝提梁”、“泥繪松竹山水”等壺。
花果形
花果形壺,是以花果為壺之全部或部分造型,或以花果為壺飾。
一、瓜果形壺
摹制某種具體的瓜果。如“南瓜”、“柿子”、“佛手”、“蓮蓬”、“葫蘆”等壺。
二、花瓣形壺
抽象某種花之團瓣或花蕾組合而成,并不做成其具體模樣。如“玉蘭”、“堆菊”等壺。
動物形
動物形壺,以各種動物為造型或裝飾,少有將壺全部作為動物形者,一般只在壺身、壺流和壺鈕上下功夫。
一、三飾型:如清代蔣禎祥的“三獸壺”。蟠螭把、龍首流、伏獅鈕。
二、單飾型:大部分動物形壺,僅將鈕、把、流之一作成動物形。
三、映襯型:如“魚化龍”壺,波濤為壺身、壺流,魚龍出沒,龍尾伸出為壺把,壺蓋有一龍首可伸縮。
花貨精品紫砂壺,要成功地表現模擬對象的形象特征,必須善于抓住其本質特征,表現自然形態最美的東西,并達到功能合理、視覺潤美、觸覺舒適和使用安全的原則。
這就要求花貨精品紫砂壺做到形、色、工三者巧妙配合,惟妙惟肖,以美化人們的生活,陶冶人們的情操。
所謂形,即壺的造型設計的精巧,不落熟套,獨具匠心。
紫砂技藝人員,要善于從自然界中選擇有意義的動植物對象,選擇其美好的本質部分,或形態美好,或寓意積極向上,或色澤暢心悅目,或能象征真善美。
所謂色,即壺體的色彩。要求紫砂藝人充分利用紫砂泥五色土的各種天然顏色,以及用各種不同紫砂泥混合拼制調成的顏色,或者運用紫砂泥化裝土,或其它辦法,使其適應造型要求,充分表達壺的創意,突出壺所表達的主題。
所謂工,即指制壺藝人的工手、功力。這就要求制壺者必須通過長期的磨練,達到能運用高超的塑技,使砂壺取得神形兼備的藝術效果。功力,是砂壺神韻和氣度的支撐。砂壺具有扎實的功力,才能使其神韻豐滿、氣質完美高雅。一件功力扎實的作品,能給人們陽剛之美、陰柔之美的享受,充分顯示紫砂壺的藝術魅力。
作為紫砂花器的工藝師,不但要有豐富的想象力,同時需具備高超的技藝,花器以其獨特的藝術表現俘獲了諸多壺友以及藏家的家,自然的神奇與紫砂的魅力相結合,這是一種具有魔力的偉大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