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茶前線:久安茶園與茶農的幾筆賬單
發布時間:2024-09-29 點擊:97
久安茶園采茶一景
花溪久安現代高效茶葉示范園區里,上萬畝茶樹長勢喜人。茶園里,花溪區久安鄉小窯組村民馮永運正領著十來個人,在自家地里修剪著茶樹。
在專心“伺候”茶樹之前,37歲的馮永運曾是一位拉煤的卡車司機。而現在,他已經種了70多畝茶樹,成為了久安茶園里一名專業種茶大戶,一年下來的收入就有十余萬元。依托茶園的發展,久安古茶樹也因達到歐盟準入標準而揚名立萬,用古茶制成的“久安千年紅”、“久安千年綠”每市斤售價已達3.6萬元。
茶農“增收賬”:年收入達十余萬元
“現在茶樹才種了兩年多,還沒到豐產期,所以目前看到的收益并不多,但好日子還在后頭呢。”拉著記者,馮永運打開了話匣子。
他隨手撿起地上的一段枯枝,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你看,我現在種了70畝茶樹,貴茶公司每年一畝地給我500塊錢補助,光補助一項就是35000元。今年采了差不多2000斤茶青,貴茶公司每斤的收購價格是50元,又收入十萬元。以后茶樹產量會不斷增加,一兩年后,每畝茶樹產值都在三四千塊錢以上,70畝可就二十多萬元啊,比我原來累死累活跑運輸賺錢多了。”
面對種茶大戶的演算,花溪區農業局局長賀智解釋開來:“久安鄉森林覆蓋率高達70%以上,常年云霧繚繞,適合高品質茶葉生長,民間產茶歷史悠久,許多農民種茶經驗豐富。在久安發展茶產業,可謂是得天獨厚。”
為了充分利用當地產茶資源,久安現代高效茶葉示范園區應運而生。園區總面積約為7.2萬畝,截至目前,已完成生態精品茶園10107畝、滴灌技術示范試驗區400畝、35個病蟲帶監測點,今冬明春5000畝茶園建設也進入了土地丈量階段。
“人多力量大,這句俗話在茶園建設過程中也是一樣很有用的。”賀智笑著說:“在茶園發展過程中,我們充分利用‘園區+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調動各方的力量來加速茶園的建設。”
貴州貴茶有限公司是茶園建設的企業主力軍,公司通過土地流轉和鼓勵政策等,吸引農戶參與到茶園的建設和發展中來。“現在已經有五個合作社和十多家種茶大戶參與到茶園建設中了。隨著增收效果越來越明顯,農戶的積極性也會越來越高。”
生態“環保賬”:綠色茶園涵養水源
久安茶園在發展過程中,始終兼顧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通過帶動周圍農戶增收致富,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創出了獨具特色的綠色發展模式。
“久安鄉地處貴陽市主要飲用水源之一的阿哈湖上游,屬于阿哈湖庫區一級飲用水源保護區,發展綠色無污染的茶產業是最合適不過了。”賀智介紹說,茶園建設有涵養水源、抑制水土流失作用,對貴陽市喀斯特地貌治理水土效果明顯。園區項目提出,圍繞水源保護區建設茶園,按無公害、綠色、有機產品校準組織生產,減少農藥、化肥使用量,降低殘留污染,保護廣大市民飲用水源。
目前,400畝滴灌技術示范試驗區已經完成,此試驗區建設目標在于檢驗滴灌技術的實際益處,如果效果達到預期,有望在整個茶園進行推廣。貴茶公司工作人員陳馳介紹說:“滴灌技術的好處,在于使易溶于水并適于根施的肥料、農藥等,在施肥罐內充分溶解,然后再通過滴灌系統輸送到作物根部。不但能充分發揮肥效,還能減少肥料浪費。”
除此之外,茶園在種植過程中堅持使用農家肥和茶葉專用肥,杜絕化肥,以保證土壤質量。茶樹生長過程中,以人工除草為主,不使用除草劑,防治害蟲也利用帶有黏性的黃紙板。茶樹生長全過程都排除農藥化肥的參與,保證茶葉質量,真正做到綠色無污染。
經濟“發展賬”:生態古茶身價飆升
“現在茶園里,生態保護與經濟效益協調發展最好,取得最理想效果的就是古茶樹的開發與保護了。”陳馳告訴記者,久安古茶樹是目前國內已發現的,最古老、最大的栽培型灌木中小葉種茶樹,是珍稀的古茶樹資源,具有重要的利用和保護價值。
據統計,久安鄉分布著具有保護價值的古茶樹54000株以上,占地6000余畝。其中有5000株以上的古茶樹,樹干和樹冠直徑均超過同為灌木型的大紅袍茶樹及西湖龍井十八棵御樹。今年3月,久安古茶樹通過歐盟權威機構的農藥殘留和重金屬含量標準檢測,經鑒定其品質已達到歐盟準入標準,用古茶樹制成的“久安千年紅”、“久安千年綠”每市斤售價已達3.6萬元。
“針對古茶樹的保護與開發,我們不僅利用古茶樹來生產茶制品,更重要的在于發揚茶文化。以茶文化為契機,把整個茶園打造成集休閑娛樂、農事參與、文化體驗、自然生態觀光為一體的觀光園區。”貴茶公司總經理黃勇介紹說,屆時,茶園將成為茶文化的一個指向標。“就是這個指向標,指出了農民增收致富的方向,更指出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協調發展的方向。”
在未來的幾年,茶園將著力進行觀光道路和基礎設施的完善,并大力開發和挖掘古茶文化、當地的民俗文化,全力把茶園建成具有茶文化特色的生態保護園區。“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會有更多的種茶大戶不斷涌現,更為現代高效的茶園將展示在我們面前。”黃勇信心滿滿地說。(編輯:賀小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