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煎茶
發布時間:2024-09-28 點擊:58
煎茶法指的是備器、選水、取火、候湯、炙茶、碾茶、羅茶、煎茶等泡茶程序。
煎茶的方法
1.備茶:
唐代所飲之茶與當今所飲之茶有很大區別。如陸羽《茶經》里所述﹐唐代茶大體上分粗﹑散﹑末﹑餅等四種。唐代末期﹐宮廷貢茶品類中開始制造工藝更加精細的研膏茶。
2.備水:
古人飲茶對水品的選擇較現代人優越和講究。
3.生火煮水:
將事先備好﹐宜于煎茶的木炭(或其它無異味的干枯樹枝)用炭撾(小木錘)打碎﹐投入風爐之中點燃煮水。在此之前置交床(支架)將鍑(大口鍋)固定好﹐注水于鍑中。
4.調鹽:
當水沸如魚目﹐微微有聲時為初沸﹐此時從盛鹽盒中取出少許食鹽投入沸水之中。投鹽之目的﹐在于調和茶味。
5.投茶:
當鍑邊如涌泉連珠之時﹐為二沸。此時要從鍑中出水一瓢﹐以備三沸騰波鼓浪茶沫要溢出之時﹐救沸之用﹐有如煮水餃時以冷水湯點止沸。于此同時以竹夾繞沸水中心環繞攪動﹐以使沸水溫度較為均衡。并及時將備好之末茶按與水量相應的比例投入沸水之中。
6.育華:
水三沸時﹐勢若奔濤﹐鍑中茶之浮沫溢出﹐要隨時以備好之二沸水澆點茶湯﹐止沸育華﹐保持水面上的茶之精華(亦稱之為“茶花”)不被濺出﹐但應將浮在水面上的黑色沫子除去﹐以保持所煎茶湯之香醇。
7.分茶:
茶湯中珍貴新鮮﹐香味濃重的部份﹐是鍑中煮出的頭三碗﹐最多分五碗。
8.飲茶:
陸羽在《茶經·六之飲》一章里強調飲茶一定要趁剛烹好“珍鮮馥烈”時來飲用。只有趁熱才能品嘗到茶之鮮醇而又十分濃烈的芳香。
煎茶法特點
煎茶法有三個顯著的特點第一個特點是在煎茶過程中,人們關注和貫徹茶道精神;第二個特點就是煎水:第三個特點是有一套嚴格的煎茶禮法和程序。中國的茶道精神可用“雅潔、清靜、平和、空靈、率真”來作概括和描述,煎茶法要始終將茶道精神貫穿在整個茶藝實踐的過程中。人們在使用煎茶法之前應該煎水,而在煎水之前就要選水,要根據煎茶的要求和實際情況來認真地選水。而煎水的關鍵在于“候湯”,水有一沸、二沸和三沸的說法,一沸水嫩,三沸水老,只有在二、三沸之間的水為最好,被稱為“中湯”。古人將“候湯“分為氣辨、形辨和捷辨,而“候湯”的關鍵就在于心領神會,即“神辨”,當達到”神辨”的程度時,就稱為“煎水”。
綠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