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養壺人藍雪玲:好壺是養出來的
發布時間:2024-09-26 點擊:39
在溫州收藏界,有一位“壺癡”,他收藏各類紫砂壺數千把,不僅收壺,還要養壺;自己養不過來,就請專人全天候伺候這些寶貝。在溫州機場大道旁的一間裝點得古色古香的民房內,記者見到了專職養壺人藍雪玲。
剛進門,檀香和茶香撲鼻而來。屋內陳列的一櫥櫥一架架的紫砂壺,款式各異,細看之下,款款鮮亮光澤。主室內“紫玉金砂”4個大字懸掛壁上,一臺古箏靜靜擺在下方,檀香的青煙裊裊升起。
藍雪玲今年25歲,4年前從重慶來到溫州,偶然的機緣,她認識了謝麟祥。謝麟祥是臺灣人,一直傾心紫砂壺收藏和把玩。這幾年,他從各地購入數量可觀的紫砂壺,積攢下數千把,需要專人打理。于是,文靜、乖巧的藍雪玲被聘為專職養壺人。
“好壺是養出來的。”藍雪玲說,這是她從謝先生那學到的第一課。
她從柜子里拿出兩把顏色近似的朱泥紫砂壺,一把色澤暗淡、呆板無光,另一把卻色彩鮮亮,油潤光澤,像是有了生命。“這兩把是同一時期的壺,一把沒有被養過,一把養了3年。”同樣一把壺,養過與否,相差如此之大。“一把紫砂壺,有兩次生命。第一次生命是工藝師給的,差別在于里料和做工;第二次生命是養壺人給的,不斷地滋養它,把它內在的潛力挖掘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