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山村茶葉和旅游唱“主角”
發布時間:2024-09-26 點擊:86
黃陂區蔡店劉家山村77歲劉少勤老漢感慨地說。“以前劉家山沒有通公路我們上下山要用3個多小時,現在公路修通了我們開著自家摩托車 半小時就能到達山腳了!” 站在自家300多平方米的小洋樓外,劉老漢熱情的向我們講述著他蓋這棟“清涼樓”的經歷,“這房子占地約120平方米,共3層,從地基到封頂造價約8萬多元。1樓用來開餐館,2樓開招待所,3樓自己家人住。正是因為公路修到了村門口,才使得建房用的材料順利運上山。”
村民的謀生方式不再以傳統的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了,上山公路帶來的不僅僅是生活上的便捷,同時也給村民們指引了另一條致富的道路。“這里是今天剛摘的黃瓜和辣椒,絕對比你們城市里的菜好吃,而且沒有打任何農藥。因為山上的平均氣溫比城里要低一些,菜生長的時間也要長一些,而且我種的這些菜不靠溫室和化肥催熟。” 劉老漢指著籃子里剛摘下來的菜“口若懸河”。
“村口菜場賣的村民自家種的韭菜兩元錢一把,在餐館里我把它炒成菜,至少五元錢一盤,這樣又可以多賺三元錢了,”劉老漢邊給我們算著這筆賬,眼神中透露出他對未來農家餐館前景的期待。
以前要挑著擔子走好幾公里路到山腳下賣自家新鮮農產品,現在村民們坐在自家等著旅游的城里人上門來買。
劉家山村村主任劉中橋告訴我們,全村現在有20多家開餐館,外出打工的人數比過去減少了一半。村里的收入,茶葉和旅游成了“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