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勐海味的來源及產生的歷史因素
發布時間:2024-09-23 點擊:73
勐海是地名,傣語為“英雄居住的地方”。可是勐海并不是以英雄出名的,使勐海名揚天下的是普洱茶,是普洱茶中神秘的勐海味。
如果你喝過大益茶廠的7572,就知道什么是勐海味了。我們認為勐海味專指熟茶的那種特有的滋味和香氣,這兩樣東西都無法用儀器來測定,全憑人的感官,頗有些難以捉摸。滋味且不說,勐海茶葉的香氣就比較復雜。有說勐海茶葉有“荷香”、“蘭香”的,有說勐海茶葉有“棗香”、“青香”的,還有說勐海茶葉有“樟香”的。如此多的香味不知從何而來,不過勐海茶園里的確有很多樟樹。茶葉的吸味天性,也許是與茶樹一脈相承的。
與茶樹一樣,樟樹也是勐海老百姓重要的“發財樹”。到了歲末,他們會挖個野灶,支一口鍋,放上甄子,甄子上再放一口鍋,把樟樹的枝葉放進鍋里蒸煮。樟樹的內在物質跟著蒸氣升騰上來,在上面的鍋底冷卻凝聚成白白的結晶。這種結晶叫做“冰片”,是一味中藥和做樟腦丸的原料。
樟樹和茶樹總是混生在一起,樟樹比茶樹長得高大,處處占了茶樹的便宜,上邊獨霸陽光雨露,下邊與茶樹爭水爭肥。沒想到茶樹也不吃虧,它暗中吸取了樟樹的精華,立刻就使自己變得非比尋常。果然任何事物都會受到環境的影響,茶樹也不例外。
勐海的氣候在西雙版納可以說是另類,年平均氣溫只在12.8度,是比“春城”還要春城的地方。從景洪一路爬坡來到勐海,海拔從600米陡然升至1300米以上,仿佛從火里跳到水里,頓覺涼爽宜人。勐海還多霧,一年中霧天占了約三分之一。所以也有人稱勐海沒有春、夏、秋、冬四季,卻有旱季、霧季、雨季三季。涼爽是因為相對海拔高,霧大是因為空氣濕度大。“山高霧大出好茶”,勐海兩樣都占全了,豈有不出好茶之理。
勐海是少數民族地區,最有特色的是傣族。從前傣族只吃糯米。他們做的糯米飯本來就軟軟的、糯糯的,卻還用手捏了又捏才送進嘴里。于是乎,傣族人走路也軟軟的、糯糯的,說話也軟軟的、糯糯的,唱歌也軟軟的、糯糯的,性格也軟軟的、糯糯的,難怪有人說他們做的茶葉也有糯米香。
勐海茶區還有曖尼族。曖尼族吃的是旱谷米,做成的飯紅紅的、硬硬的、散散的。吃飯時用手抓飯往嘴里一拍,發出“嘭”的一聲,所以人稱曖尼族吃飯是“拍飯”。他們說話做事也很熱情外露、直截了當。男女青年談戀愛沒有太多的程式,雙方喜歡就相互摟著、抱著。你說他們做的茶葉會不會茶氣濃烈、滋味逼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