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臺云霧
發布時間:2024-09-14 點擊:69
天臺云霧產于浙江省的天臺山諸峰,以最高峰華頂所產為最佳,故又名華頂云霧、華頂茶。
天臺山群山爭秀,峻峭多姿,是我國佛教天臺宗的發源地。相傳三國是時,吳國赤烏(238-251)年間已有僧人在此建寺,南朝陳太建七年(575)天臺宗三祖、實際創始人智 率弟子二十余人,在天臺山建草庵講經十年,形成自己獨具特色的思想體系,創立了天臺宗,隋開皇十八年(598),晉王楊廣承智 遺志,在山麓建寺,就是有名的國清寺,成為天臺宗的根本道聲場。
據《天臺山志》記載,東漢末年,葛玄植茶之圃已上華頂,這么說來,天臺山的茶史可以上溯漢代。也許由于楊廣與天臺宗的淵源較深的緣故相傳這個荒淫的隋煬帝到江都游玩時,天臺山智藏和尚曾攜帶天臺茶到江都為他治病。唐代陸羽《茶經》中也有天臺茶的記載。明代萬歷年間,著名文人屠隆攻讀之余,研究茶藝,著名文人屠隆攻讀之余,研究茶藝,著有《茶箋》一書。總之,近二千年來,天臺山總是與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天臺山山高風大,夏涼冬寒,對茶的生長不是很有利。好在冊間四季常有濃霧籠罩,可以彌補低溫風在的缺陷,加上天臺寺僧與茶家,長年以來積累了豐富的生產經驗,常常利用有利地形,采取零星分散栽植的方法,使茶樹與其它佳木相繞相間,得以擋風蔽雨。因此,天臺云霧的質地還是不錯的。
由于華頂低溫,云霧茶的采摘一般在谷雨之后。華頂云霧一般是半烘半炒型的綠茶,要經攤放、殺青、扇熱、攤涼、輕揉、初烘、再扇熱、攤涼、入鍋炒制、攤涼、低濕烘干,貯藏入罐等工序,工藝精湛。加式成的華頂云霧,外形細緊彎曲,芽壯毫顯,色澤翠綠,香高味醇。
順便提一下,天臺山也是日本天臺宗的祖庭。唐貞無二十年(804)日僧最澄入華求未法,在天臺山從道邃和行滿學習天臺宗法,歸國后創立了日本天臺宗。他還攜回若干茶籽,種桿在近江(滋賀縣)阪本村治上麓。現今的池上茶園,相傳就是最澄大師茶園的舊址。次年,日本弘法大師(宮海)再度入唐,又攜回大量茶籽,分種各地。到南宋時期,日本的榮西禪師又入天臺,這件事,在第一章已有涉及,不再贅言。
隨著歷史的變遷,天臺宗在中國早已衰微,在日本,卻依然擁有大量信徒,日本天臺僧眾常常來天臺山巡視參拜祖庭,直至今日。因而,天臺山成了中日佛教聯系的一條重要紐帶,天臺云霧也就隨之面名揚海外。